用好综合素质评价这把尺子-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科教

用好综合素质评价这把尺子

汪明
2020-06-03 09:33:31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一直以来,高校招生录取只有考试分数一把尺子,而高考综合改革力求打破这种局面,要求同时用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把尺子,把它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能不能用、好不好用,人们始终有所担心。

  据报道,今年高校“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录取”招生简章陆续发布,许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浙江大学“强基计划”简章明确说明,综合素质评价重点考查学生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情况、在高中期间组织活动情况、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研究性学习情况以及参与文艺、体育活动等情况。此外,“综合评价录取”对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的考核尤为关键,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报名都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

  虽然统一高考录取依然是目前高校招生最主要方式,“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录取”不过是一种特定方式;虽然综合素质评价不过是这两种招生方式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以“综合评价录取”为例,主要包括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校面试成绩以及高中学校提供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但在“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录取”中,明确表明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引领和导向。

  实际上,前些年的保送生、艺术体育类等特殊类别招生中,招生学校都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资格审核和招生录取的参考。特别是在自主招生过程中,也都要求考生在申请表中填写中学阶段的学业水平、学科特长、社会公益、文体活动等情况,并组织专家评审组对申请表进行详细分析。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期间,浙江的“三位一体”招生和上海的“综合评价录取”,也包含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但实际使用还相对有限。虽然从目前看大范围推行仍然有一定难度,但在“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录取”等一些特定的招生方式中探索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对它能不能用、好不好用进行检验,不失为一种务实的做法。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能不能用,关键取决于评价本身是否客观科学。目前高中学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突出强调了客观的写实记录,学校为每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主要的成长记录,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突出表现;学生毕业时的简要陈述报告和教师在学生毕业时撰写的简要评语;典型事实材料及相关证明。同时,评价程序更为完善、更为阳光,先是学生如实记录,继而在班内、校内公示审核,最终形成档案。

  按照“谁使用、谁评价”原则,高中学校主要负责记录,并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参考。高校则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同时,高校要培养组建一支专业评价团队,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出客观评价,确保评价工作规范公平。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好不好用,关键取决于评价使用是否便捷。从技术层面看,重点是要以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平台,档案基本格式全省统一,高校在招生录取工作中使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时,操作更加便捷。

  此外,用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需对改进集中录取方式进行研究。目前的高校招生录取,往往要在短短几天内完成招录几千人的任务,工作量本身就很大,如果还要对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进行审核,难度可想而知。而相对于集中录取,高校“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录取”的学生基数比较小,这就为先行探索提供了有利条件。

  用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会面临很多挑战,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但通过“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录取”等方式的先行探索,实现高校招生录取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值得期待。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