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斌是全国人大代表,更是武汉保供单位一线员工
20公里,是每天的出行距离;至少12小时,是每天离家在外的时间;至少14人,是这12小时里“近距离接触”的人数。
身处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武汉,无论是疫情最严重时,还是好转后复工复产,其他人可以足不出户,因“职责所在”,马少斌天天外出。
马少斌是中石化中韩(武汉)石化炼油二部班长,全国劳模、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所在的企业承担着武汉的燃油供应任务。
“我们是一线生产单位、保供单位,原本就365天全年无休。特殊时期,武汉市所有应急车辆燃油和航空煤油,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用油,都需要我们供应。现在,疫情好转开始复工复产,我们也开足马力为各行各业输送‘血液’。我作为人大代表,这个时候,更责无旁贷。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我的履职就在我每天的工作中,我的建议也都从实践中来。”马少斌告诉《工人日报》记者。
从家开车到单位不到半个小时,不足平常时间的一半。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看着空荡荡的马路和城市,马少斌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些天,路上的车辆渐渐多了起来,但是各项防控仍然毫不松懈。
每次出门前,在妻子的叮嘱声中,马少斌总表现出一副豁达的样子。“我身体好着哩,放心。”转过身,他理理戴好的口罩,下楼。
“说不怕是假的,上有老、下有小,出门一次就有一次感染的风险。”马少斌对记者说。
不过,马少斌更怕的是这种“怕”在班组里蔓延开来影响生产。
班组里有一位去年才来的大学生,住集体宿舍。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他找到了马少斌:“其他门栋有人感染了,我能不能请几天假。”
“你有感染的症状吗?”
“没有。”
“身体哪里不舒服吗?”
“也没有,就是担心。”
“如果是这样,我建议你还是来上班。一来,我们的防护做得足够严密,比你自己待在宿舍安全。二来,手头有事做,心里也就不会乱想,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在马少斌的分析、劝说下,小伙子放下了心理包袱。
班组有15人,作为班组带头人,马少斌明白,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毫无必要的恐慌。
“我能理解,我也和大家一样,最怕的是万一感染后传染给家人。大家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马少斌说,“他们是我的兄弟姐妹,我和他们待在一起的时间要比和自己妻子待在一起的时间还长。”因此,员工的心理状态是马少斌特别关心的事情。
实际上,疫情发生以来,班组的防控做得足够周密:全程戴口罩等防护用品,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吃饭间隔1.5米以上,人员尽量分散在不同的操作间,就连每天的交接班也都改由电话进行。
“直到现在,这些防控措施还在不折不扣执行。”马少斌说。
这些有形的防控之外,马少斌时时留意工友们是否出现担忧、焦虑、恐慌等心理应激反应,积极做好正向引导。“不能面对面,就用对讲机;不能外出团建,就引导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来”。
让这位班组带头人感到骄傲和感动的是,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15名班组成员没有一名脱岗,还成功处理了数起安全生产隐患。在“封城”的特殊时期,他们保证了武汉燃油市场的稳定供应。如今,随着复工复产加速,石化行业提出“百日攻坚创效”行动,日常的节奏也逐渐回归。
“疫情下,他们也是最美的‘逆行者’;日常中,他们是平凡的‘守护者’。”马少斌说,今年他准备把员工的应急心理干预带到全国两会上。去年,他提出完善全国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分类组建专业救援队伍信息库的建议。今年,他将继续提议把应急心理干预也列入应急救援内容中去。
“我的建议是从工作中来,从一线中来,我希望也能够落实到一线去。”马少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