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舱后,他们走出方舱 回归日常-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工会

职工园地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公厕保洁员进入方舱医院做清洁与消杀;清捞疏通工为方舱医院的厕所紧急疏通;“门前三包”督导员对医疗废物清运消毒……

休舱后,他们走出方舱 回归日常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 通讯员 李军 方蓓 孙克亮 文/图
2020-03-27 08:02:46

李玉凤在方舱移动公厕进行消杀。

阅读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类工种的环卫工人都加入战“疫”,他们中有公厕保洁员进入方舱医院做清洁卫生与消杀;有清捞疏通工为方舱医院的厕所紧急疏通;还有“门前三包”督导员变身“新冠女子特战队”奋战在最前线。随着疫情的好转,他们也都回到原来的岗位,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3月25日,太阳冉冉升起,透出春天的气息。武汉解放大道上,又有了公交车的身影。紧邻解放大道的武汉市江汉区武展东路公厕,李玉凤正在对公厕内的洗手台进行擦拭,而丈夫苏启云则在对地面进行消毒处理。“又能够跟老公一起搭档工作了。”李玉凤说。

  李玉凤和苏启云同为武展东路公厕保洁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李玉凤加入了江汉方舱医院的环卫保洁突击队,而随着方舱医院的休舱,隔离期满后,李玉凤的工作开始恢复正常。

  出方舱,与丈夫重聚公厕岗位

  2月5日晚,江汉武展方舱建成,52岁的环卫公厕管理员李玉凤报名进舱进行保洁与消杀。第二天上午8时,她与5名同事一同进舱。

  江汉方舱设置了120座移动公厕与舱内的2座固定公厕,李玉凤因为做事泼辣,被选为公厕班班长,她与同事的主要任务是清洁卫生与消杀。

  “一个人上完厕所,就要清扫一次,然后用消毒液消杀一次。”李玉凤说,这个工作量相当大。为了做到不漏一次,她将5名班员分成两组,一组负责移动公厕的3人,她自己则带一名同事,进入更加危险的方舱内两个固定公厕。

  从进舱到出舱,她要穿着防护服10个小时,里面的秋衣都湿透了。由于劳动强度太大,李玉凤他们是在舱内干7天,出舱隔离7天,之后再进舱干7天,隔离7天。

  李玉凤在方舱内抗击疫情,还不忘遥控指导同为公厕管理员的丈夫,用最严格消杀标准,对方舱对面的武展东路公厕进行消杀。

  2月4日凌晨5时左右,吃住在公厕管理间阁楼上的苏启云,开始了公厕内的保洁与消杀。

  疫情发生后,他将开始工作的时间提前了2个小时,下班时间推迟了3小时。

  2月6日一早,苏启云发现,在公厕纸篓内有人将换下的成人尿不湿放在里面。干了8年公厕管理员,这还是他第一次碰到。“昨晚方舱开舱,可能是医护人员换下的。”正好碰到一个男医生来上厕所,他就问人家:“你们为啥要穿尿不湿?”“没有时间上厕所,很多人都穿。”

  于是他开始学着消杀尿不湿,再用专门的塑料袋收集,扎紧封口后再消杀,之后就可以交给专业的垃圾压车运走。

  “她在舱内,我在舱外,一起做事,也蛮好。”苏启云笑着说。

  清捞疏通“父子兵”再上岗

  3月25日,31岁的朱成章回到了熟悉的岗位,清扫武汉三环线汉阳段。而他的父亲——汉阳区城管执法局公厕管理站清掏班长朱忠桥则依旧负责调度全区的公厕清捞疏通。这对先后在方舱医院工作的父子,都曾与病毒擦身而过。

  2月12日中午,汉阳国博方舱医院供病区患者使用的公厕发生堵塞,需要紧急疏通。接到信息后,朱忠桥扔下吃了一半的午饭,就带着班组人员和工具赶到现场。

  朱忠桥很快发现堵塞原因,现场条件有限,来不及细想,朱忠桥在防护服外套上长筒橡胶手套,将手伸进排水管内摸索异物,仅2分钟就将异物取出,堵塞也很快疏通。

  事后班组同事发现,虽然有防护服和手套,仍有少量污水溅到他的衣服上。为保险起见,将他送往一线人员集中居住点,单独隔离观察。

  朱忠桥没想到的是,2月28日,当他隔离结束离开隔离酒店重返岗位时,意外地遇到了自己的儿子朱成章。原来,朱成章追随着父亲的脚步,主动请战进入方舱工作。

  每次进舱工作,朱成章都要特别“细心”和“小心”。“细心”对舱内每个部位和物品进行消毒和清理,大到消毒封装几十个垃圾桶里的生活垃圾,小到吸干厕所地面水渍污渍、消毒清理厕所纸巾等。同时,要小心翼翼地“吃和喝”,进舱前尽量少吃或不吃;搬垃圾不敢用太大力气,怕把防护服撕裂。

  “垃圾量大的时候,常常两三个小时都在连轴转。虽然累,但是看见出院的病人越来越多,心里感觉暖暖的,很值得。”朱成章说。

  “门前三包”督导员变身“新冠女子特战队”

  在武汉市蔡甸区战“疫”一线,奔波着“门前三包”督导员,她们给团队取了一个名字,叫“新冠女子特战队”。从大年初二开始,她们主动请战,为辖区内各定点防疫医院保洁。

  43岁的韩继芳是她们中的一员。每天上午7点,她到达武汉济和医院,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我和同事2人负责5楼的病房,有30多间房,400平方米,主要任务是对病房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保洁,对医疗废物进行集中清运消毒。”

  根据院方安排,她每天要与其他9名志愿者一道,对整个院区的70多间病房进行保洁,每天清理垃圾35袋左右,还要对整个院区近2000平方米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和200余袋垃圾的转运。

  “以前工作的时候,‘门前三包’是个细致活。到了这里,工作不仅要细致,更要谨慎。”韩继芳说,进入病区前,一定要把防护做好;出病区前,一定要把消毒做好,特别是在垃圾分装环节,不仅要将垃圾密封好还不能戳破了分装袋,同时更要保护好自己,不能划破手套。

  34天的医院工作结束了,韩继芳暂住在单位安排的酒店隔离。而像韩继芳一样参与防疫保障的,共有48名“门前三包”督导员,她们以自己的能力和责任,奋战在最前线。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 姚怡梦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