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志愿者:“服务峰会,我有一种自豪感”-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工会

职工园地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中非合作论坛志愿者:“服务峰会,我有一种自豪感”

2018-09-02 08:51:37

  8月30日下午3点,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国际饭店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新闻中心时,咨询台旁,房孝媛正在给一位外国记者做指引。

  这位来自中国传媒大学2015级葡萄牙语专业的大学生告诉记者,自己是8月29日正式上岗的,主要工作是为参会记者提供城市采访预约、会议采访预约以及翻译等志愿服务。

  “新闻中心为各国记者提供英语、法语和葡萄牙语3种语言的翻译服务。我是学葡萄牙语的,希望这次能好好发挥自己的特长。”房孝媛说,新闻中心8月31日才正式运行,自己已经迫不及待想为参会记者服好务。

  2.5公里外的首都大酒店,同为峰会志愿者的刘芊麟则已经提前感受到峰会来临前的热度。此次峰会,经过层层选拔,这位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大四学生和同校的近80名志愿者一起被分配到了峰会注册组。注册组负责各国参会人员注册、证件领取等工作,大会前的这几天正是注册、取证的高峰期。

  “这几天真忙啊,一天忙下来,同学们晚上坐上回校大巴车,基本是睡倒一大片。”刘芊麟告诉记者,注册组有来自四五所高校的学生志愿者,大家密切协作,一上岗就迅速进入状态。“装卡过程中,一些卡片有些锋利,稍不注意就会划伤手指。有位志愿者,手上粘了5个创可贴,还不愿意休息。”

  这位“95后”告诉记者,自己之前也参与过其他大型主题展览等志愿活动。这次,感觉很不一样。“国际性论坛规格比较高,对我们要求更加严格,从培训的时间就能看出来,培训经历4天的集中培训和两天的岗位培训,学习密度非常大,培训涉及熟悉工作的流程、与国际友人交流注意事项等等。”

  采访中,谈及参与志愿活动的心情,刘芊麟和记者分享了这么一个故事:注册组有一位同学英语特别棒,8月28日下午,有一位国外代表来到注册中心,因为没有随行翻译,这位志愿者很快主动上前提供帮助。领证过程十分顺利,那位代表走之前,跟这位志愿者说,自己一下飞机就遇到很多语言不通的障碍,要是早点遇到志愿者就好了。

  “这位志愿者和我们讲那个事情时,眼里都闪着亮光。觉得给这位国际友人,给我们国家的外交活动提供了哪怕那么一丁儿点的帮助,都会特别满足。”刘芊麟说,“参与其中,服务峰会,我有一种自豪感。”

  和房孝媛、刘芊麟这些来自北京高校的青年学生志愿者一样,家住东城区建国门街道赵家楼社区的石舒齐、张俊英老俩口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出力。

  8月30日下午,记者在建国门地铁站附近的东城区守望岗执勤点见到他们时,这两位年龄都超过70岁的东城区守望岗志愿者笑着说,“这几天,服务峰会就是家里的中心工作了。面对面服务外宾咱干不了,在大马路巡逻治安情况还是没问题的。”

  正聊着,赵家楼社区工作人员赵怀深骑着三轮车赶来给志愿者们送绿豆汤。他告诉记者,今天是守望岗志愿者上岗第3天,为了保障此次峰会,社区一共有90多位来自各方面的志愿者上岗。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岁退休在家的居民党员,全是自愿报名。“东长安街北侧,建国门北大街二环路沿线,朝内南小街东侧沿线,都有我们的志愿者执勤。”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每年全国两会,我都上街执勤。在家待不住,执勤比平时累点,可心情高兴,国家大事,一般人参加不了呢,荣耀。”今年已经74岁的石舒齐越说越激动。

  “看他能耐的,换班了,站两小时了,赶紧回家歇着。”张俊英一边催促老伴一边告诉记者,爱人不久前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这才休息了半个多月,听说北京要办峰会就在家坐不住了。“出来上街巡逻,他心情还好点。现在社区安排我们在一个守望岗,还可以照顾着点。说小了充实老年生活,说大了也算给国家作贡献了。”老人一边戴袖标一边说道。(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 康 赵 航 王伟伟)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 葛文琦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