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12月22日报道,目前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已超过13亿人,覆盖93%以上人口,开通了100多项持卡应用,广泛应用于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以及其他多项民生服务领域;电子社保卡自去年启动以来,签发量已经超过8000万张。
对参保人而言,一“卡”在手不仅解决了社保领域诸如查询、结算、缴费等问题,而且还可以当就诊卡、身份证、银行卡等凭证来使用,这极大方便了参保人。于社保主管部门而言,则可以根据社保卡覆盖等情况准确掌握社保发展现状,作为不断完善社保工作的决策依据。
根据要求,到2025年社保卡覆盖率要实现100%。同时,社保卡要实现一网通办、一卡通行,真正做到“一卡在手,生活无忧”。这体现出我国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广大参保人将会分享到更多发展红利,而社保服务的完善也必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支撑。
不过,看到社保事业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意识到某些不足。比如,社保卡覆盖率不等于社保实际覆盖率,两者有着不同内涵。实事求是地说,社保实际覆盖率更有现实意义。
社保卡覆盖率反映的是持卡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而社保覆盖率应该是履行了正常缴费义务以及享受正常社保待遇的参保人所占比例。显然,目前社保卡覆盖率虽然高达93%以上,但社保实际覆盖率达不到这个数字,一些持卡人的社保卡实际是没有产生价值的“闲卡”。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一些劳动者长期中断社保缴费。比如,部分农民工虽然在务工城市办了社保卡,但因为个人频繁流动、难以转走单位缴费部分,就放弃了社保;部分辞职在家的“全职妈妈”也无奈中断社保缴费;频繁跳槽、缺少社会保障意识的年轻人也不少。
中断社保缴费,没有依法履行缴费义务,自然会影响社保待遇的领取。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提升社保卡覆盖率很重要,但提升社保实际覆盖率更重要。目前的情况是,公开报道中只能看到社保卡持卡人数及覆盖率,似乎看不到多少持卡人在正常缴费、正常享受社保待遇。
不断提升社保卡覆盖率以及不断完善社保卡服务功能,不仅有助于推动剩余人群参加社保,还能减少中断社保缴费等情况。相关部门仍然需要采取更多有效措施避免中断社保缴费现象,即努力缩小社保卡覆盖率与社保实际覆盖率之间的距离,让社保卡发挥应有作用,力争每一张社保卡成为正常使用的“实卡”,而不是变成束之高阁的“闲卡”。(老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