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赵炯:21年坚持守望“120”
//m.auribault.com 2017-05-15 来源: 劳动报
分享到: 更多

  在普陀、静安的许多医院里,你经常会遇见一位身材娇小的急救医生。她常常手提四五十斤重的急救箱,步履匆匆,与担架员一起,争分夺秒地将病人护送到急诊室。

  她就是赵炯,一位在院前急救战线默默守候21年的女医生,在不到两平方米的车厢“医院”里、在患者家中、在抢救的路上……她与死神赛跑,为患者燃起了生的希望,多年以全年急救车出车量第一的业务成绩在全中心名列前茅。

 身高150厘米抬过150公斤患者

  中午12点15分,当记者走进普陀区人民医院时,赵炯刚吃完午饭,准备休息一会儿,为下午的“战斗”积蓄体力。这时,工作手机语音提示收到命令单,“肯定是有任务!”她点开工作手机,果然,中山北路1655弄29支弄一位独居的高龄老人突然头晕,亲家不放心,赶紧拨通了急救电话。

  时间就是生命!收起工作手机,赵炯三步并作两步,和搭档一起奔向急救车。在两平方米不到的车厢里,她忙着将随身携带的急救箱再整理了一遍,注射液、检查仪器等,塞满了整个急救箱,记者试着提了一下,足有二三十斤重,再加上旁边的心电监护仪,两个大家伙起码得六七十斤。记者看看身边只有一米五出头的赵炯,心存疑虑,她笑了笑:“别看我个子小,男同志和我掰手腕,还不一定能赢呢!就连体重300多斤的患者,我们都能想办法合力抬出来。”

  不一会儿,急救车到达目的地,赵炯拎起两个大家伙,随搭档一起赶往22楼。只见房门开着,一位高龄老太斜靠在沙发上,双目紧闭,脸色苍白,亲家在旁边说:“她早上起来说头昏、身上发冷,我们不放心,赶紧打了120。”“吐了吗?有高血压吗?”赵医生一边问,一边蹲下身子,为老太量血压、测血糖,“血糖7.3mmol,还可以,血压170/80mmHg,有点高啦!”说罢,她取出注射器,“老太太,放松点哦,给你吊些盐水。”

  短短十分钟后,担架车已将老太推出家中。凭着多年的急救经验,赵炯初步判断,“老太可能是血压高、年纪大引起了各种不适。”上车后,她立即为老人挂上生理盐水,并戴上氧气面罩,尽可能缓解老人的不适症状。

  12:45,急救车将老太安全送达普陀区人民医院。刚办完手续,任务又来了,这次是将一位78岁脑梗老人转到普陀区中心医院进行伤残鉴定;1:35,第三单任务紧随而来———岚皋路200弄一居民腿部摔伤,赵炯收拾好抬伤员的装备,急救车掉转方向,向岚皋路驶去……

 20余年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休息室的墙上,挂着好几面锦旗,有一面锦旗上写着“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八个大字,落款时间就在去年12月。赵炯告诉记者,这是来自湖北的中年保姆吴家香和丈夫一起送来的锦旗。

  去年12月的一天,家住江宁路的一户居民拨打了120电话,当赵医生车组敲开住户家门时,患者已躺在地上神志不清了,学过一点急救技能的雇主正在对其进行胸外按压。检查中,赵炯突然发现患者的呼吸、心跳都已经停止,心电监护仪显示心律为室颤。抢救刻不容缓!她立即跪在地上,和搭档一起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尽管当时是冬季,但豆大的汗珠仍从赵炯和同事的额头上滴落下来。终于,奇迹出现了!患者开始了自主呼吸,恢复了窦性心律,但心跳仍很不稳定,有着多年急救经验的赵炯不敢懈怠,继续实施胸外心脏按压,直到患者心律稳定后,他们立即将患者送往最近的普陀区人民医院。“到达医院时,我和同事已经全身是汗,衣服都湿透了。”

  虽然进了医院,但赵炯仍不放心,她是否能安全度过危险期?会不会有后遗症?第二天,赵炯抽空赶到医院急诊室看望病人。这时,吴阿姨已能开口说话,神志也完全恢复了!那一周,赵炯每天都去看望吴家香,直到出院为止,说着,她翻出手机相册里与吴家香的合影,“你看,吴阿姨恢复得多好!”

  多年从事院前急救,赵炯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一年夏天,他们接诊了一位患者,患者称自己腹痛、恶心、呕吐、出冷汗,这些都是胃肠道症状,但通过临床观察,赵炯立刻警觉起来,她迅速为患者加做了12导联心电图,结果证实了她的判断:下壁心肌梗死!这是最凶险的一种心肌梗死。这一结论与之后医院的诊断完全一致,幸好抢救及时,医院为其进行了冠脉支架手术,患者最终逃过一劫,家属拉着赵炯的手连声道谢。

  “每当这时,总是幸福感满满的,我们的价值、我们的努力得到了真正体现。”赵炯说着,晒得黝黑的脸庞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1 2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