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广东省人民医院医生陈寄梅擅长复杂先心病外科治疗
他为很多患者冒过险
陈寄梅。南方日报记者 罗斌豪 摄
9月5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陈寄梅顶着压力,奋战了十多个小时,完成了一台非常复杂的手术。患者是38岁的赵彤(化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闭锁。25年前,她曾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因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医生给她开胸后觉得手术机会不大,只好无奈缝合。
前些日子,赵彤因心衰被送到急诊抢救。和陈寄梅的缘分,就这么开始了。
“陈主任,我们相信您”
赵彤的到来,引起了省心研所专家的关注。她缺氧情况严重,嘴唇发紫,连路都走不了。
如何治疗?医院专家分成了三派。一派认为她本来病情就复杂严重,经过这么多年消耗,心脏功能更是“不堪一击”,没有手术机会,可考虑等待心肺移植;有专家认为,可尝试给她改善肺部缺氧的问题;而陈寄梅等专家是“激进的少数”。
“我们做过这样的成功案例。手术可以在解决她肺部缺氧问题的同时,解决她心脏房缺、室缺等问题。但是,难度大、风险高、费用高。”陈寄梅说。
搏不搏?陈寄梅找到了赵彤的姐姐。姐姐一听说妹妹有救,马上燃起了希望。
“陈主任,我们相信您。再难,我们也愿意去做!”赵彤和姐姐的坚定,给了陈寄梅信心。
5日,是赵彤手术的日子。
陈寄梅带着手术团队,全神贯注,“见招拆招”,闯过一个个难关。期间,赵彤心跳停止200分钟。到了手术尾声,意外发生了。赵彤的肺动脉突然大出血。“简直是喷涌而出,按也按不住!”专家立刻开启“战斗状态”,终于找到了出血点并止血。
从早晨8点开始,到晚上11点结束,陈寄梅走出手术室那一刻已精疲力竭。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最新消息是,赵彤目前生命体征稳定。这对饱受重病折磨多年,又经历了如此大规模手术的她而言,已是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