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曾传兴:只要能走动我就要为乡亲们看病
//m.auribault.com 2015-11-24 来源: 信阳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在潢川县双柳树镇晏岗村,有这样一位乡村医生,他始终对患者有求必应、随叫随到,无论是缺医少药的困难年代,还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在,不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他总是背着药箱,风雨无阻,行走在乡村小路上,不辞劳苦为乡亲送医送药,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从青春少年到头发霜染,转眼近半个世纪过去,他仍然每天身背药箱到处奔走,他就是被乡亲们誉为“家庭医生”、“行走在乡野上的‘120’”的曾传兴。

  “我是农民出身,能当上医生非常光荣。乡亲们的信任,是我一生行医最大的动力!”今年68岁的曾传兴告诉记者,他是土生土长的晏岗人。上世纪60年代,当地要培养一名赤脚医生,他作为“思想好、品质好、劳动好”的先进青年,经村民们推荐赴潢川卫校学医。

  曾传兴非常感激乡亲们对自己的信任,他决心当好村民健康的“守护神”。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如饥似渴地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白天上课,他仔细听、认真记;半夜三更,他挑灯夜战,刻苦自学。平时,他虚心向老师请教,积极主动参加临床实践学习。

  两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了行医执照以及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回村当了一名“赤脚医生”。“以前我们晏岗村缺医少药,医疗条件差得很,村民得了病治不了,小病拖成大病。我开诊所,为的就是用自己的所长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曾传兴说,每当他看见原本病怏怏的村民,经他医治后又生龙活虎地下地干活时,心里就会充满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成就感!

  曾传兴不仅救治病人,还承担着整个晏岗村4000多人的公共卫生、传染病监测、慢性病督导、计划免疫、妇女保健等任务。他时常走村串户,向乡亲们宣传疾病预防知识,为他们把脉看病,送医送药,还为乡亲们建立了一套健康档案,整天忙得像个陀螺,连大年初一也没有闲过,更谈不上节假日,经常带病工作。今年的一天,曾传兴得了重感冒,发高烧,他一边给自己打点滴一边为患者看病,妻子看到心疼得直抹眼泪,劝他停诊一天,好好休息,病后好再工作。但看到村卫生室里那么多病人和他们期待的眼神,曾传兴咬咬牙,硬挺着不适,照常为村民看病。

  “救人如救火,自从我成为一名乡医以来,出诊箱时刻放在我身边,几十年来,我就没睡过一个好觉,但我不后悔。”在曾传兴的记忆里,几乎每天晚上,他都会被村民叫醒。为能及时接到患者的求助电话,多年来,曾传兴的手机一直24小时开机。此外,他还经常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每月光这一项花费就得几十元。 为了尽可能节约时间,曾传兴通常24小时把出诊箱放在身边,晚上睡觉前都把应急药品、听诊器等放在枕边,检修好自行车,随时做好出诊的准备。遇到紧急情况穿上外衣、背起医药箱就走,无论深夜还是凌晨,都等患者病情稳定了才放心回家。

  善良的曾传兴不忍心看到任何一个乡亲遭受病痛折磨,在他心里,病人的健康高于一切,平日只要有人求救,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他背起药箱立刻就出发。“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最大限度地用便宜、简单而且有效的技术、手段来为病人治好病。”曾传兴说,尤其是对于山区的村民们而言,这样才能帮病人解除痛苦、减轻负担。46年来,曾传兴坚持开小处方、卖良心药,细心服务邻里乡亲。翻开曾传兴的处方本,大部分处方所标注的药价都在20元以下,有的甚至才几角钱。

  有些村民不是很富裕,因病致困时有发生。曾传兴暗暗发誓,一定要倾尽所能帮助他们。这些年来,他从来不收出诊费,只收取一点药品成本费,遇到家庭特别困难的,连药费都不收。遇到赊药的,曾传兴的回答永远就是一个字,“行”。有些病,需要长期治疗,赊的药就越来越多,欠下的药费也越来越多。但不管怎样,曾传兴从来没有因此延误过治疗,更没有因此就停止赊药。

  曾传兴的观念是“赤脚医生受欢迎,靠的不是医术多高明,而是无比的贴心。”(记者 晏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