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症学科护理组:战斗在生死场上的“女汉子”
//m.auribault.com 2015-06-28 来源: 劳动报
分享到: 更多

战斗在生死场上的“女汉子”

——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症学科护理组

  如果说医院是生与死较量的战场,那么急诊室无疑是那硝烟弥漫的最前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症学科护理组就有这么一群战斗在生死场上的“女汉子”———

  在每天与死神较量的分分秒秒里,急诊室的护士们不敢多喝水,因为怕多上一次厕所而耽误了抢救病人的时间;

  面对患者家属的情绪爆发甚至人身攻击,她们擦去委屈的泪水继续工作;

  护理部人员紧张,即将临盆的护士坚守在补液岗位上,直到生产前的最后一刻……

争分夺秒不敢喝水上厕所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服务范围覆盖闸北、宝山、普陀、虹口、杨浦等区域,人群达200万。近年来,该院急诊量连年递增,达到了每年35.6万人次,位居全市前三。如此庞大的急诊量,全部压在了由抢救室、EICU、急诊病区和注射中心四部分组成的“急诊危重症学科”护理组70名护理人员的身上。

  “每人每天饮水量不能少于2000毫升,喝水多对皮肤好!”尽管一直这么叮嘱着病人,可是护士们自己却远远做不到这一点。她们指着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告诉记者,“每天忙起来连一瓶水都喝不完。”一方面是无暇喝水,另一方面,她们不敢多喝,生怕喝多了跑厕所,而上厕所的几分钟对于她们来说也十分宝贵,因为急诊病人等不起这救命的几分钟。

  第十人民医院是上海北部唯一的一家三甲医院,很多周边居民看急诊都直奔十院,即便是普通的疾病,不少人也喜欢挂个急诊号,这样无形中加重了急诊科的负担。这些在家中娇生惯养的年轻护士常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才能坐下来匆匆扒两口冰冷的饭菜作为晚餐;有的人生病了,实在撑不下去,只好躲在角落里,打点药水,继续坚持在岗位上。

  洪赢是一名补液室的护士,由于补液室人手紧张,怀孕后她仍然守在一线岗位,每天忍受着各种身体不适,无数次弯下沉重的腰身为病人输液。虽然岗位很普通,洪赢始终怀着对工作的一份责任心,她在微信群里叮嘱同事:万一我破水了,你们一定要来接替我哦!

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尽力抢救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们每天面对着生离死别,但仍心怀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即使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尽全力去抢救。

  3月初的一天,外院转送来一名91岁的老先生,被家属送进急诊科时已经昏迷并出现叹息样呼吸,当时家属已经放弃,但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并没有放弃,一场与死神的较量开始了!抢救室护士立即将老人置于复苏区开始抢救,并连接心电监护,给予气管插管,由于老人的分泌物较多,插管困难,护士随即改变抢救方式,迅速为老人吸痰。

  紧接着,抽血、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呼吸机、持续进行心脏按压……一管管药物顺着静脉流淌入患者本不再循环的血液中,经过护理人员有效的按压输送到全身,一个小时不到,患者的心率终于出现,老人得救了!当老人白发苍苍的妻子向医护人员们连声感谢时,他们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值了!

擦去泪水继续为病人补液

  除了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外,急诊室里还常常要面对病人家属的指责、谩骂甚至人身攻击。有一次,护士小寿正在上中班,突然之间被喝醉酒的患者冲上来打了一拳。当时只有小寿一人在当班,如果自己和这个患者继续纠缠下去,其他病人怎么办?想到这儿,小寿擦去了委屈的泪水,一声没吭继续给病人补液。

  护士长赵宏告诉记者:“我们承受的压力也得到了院方的关注,工会设立了委屈奖,并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通过换位思考、沟通交流为大家释放压力。”赵宏自己还特地报名学习心理咨询专业,充当同事们的“减压器”,而形式多样的团队拓展活动也成为大伙儿放松身心的心灵家园。

  “护士荒”已成了沪上各大医院普遍遭遇的困境之一,这两年护士流失率在不少三级医院居高不下。不过在十院急诊危重症学科护理组,依然有不少坚守至今的护理人员,小姜就是其中一个。姜金霞曾被公派到德国学习一年,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她没有离开护理岗位,不少人不解地问她,“这里收入不高、工作又辛苦,你为什么还回来?”小姜坦言,辞职的念头她也有过,支持她走下去的是对这身白大褂的热爱,“动摇的时候,给自己找些理由就这么坚持下去了。” (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