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造口师龚丽娜:让患者活得有尊严(图)
//m.auribault.com 2015-03-18 来源: 中工网—《湖南工人报》
分享到: 更多

龚丽娜在整理她的箱子,箱子里是造口护理工具

  造口师,很多人从未听说过的一个职业。

  造口,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直肠、膀胱病变,为了保住患者的性命,医生会手术切除病变的部位,然后在患者的腹部一侧开一个口,患者的排泄物通过该造口排出体外。

  龚丽娜就是干这个的。

  这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ICU室护士长,除了要负责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心系生死攸关,还要负责“盯住”医院所有患者的伤口,努力帮患者减轻痛楚,给他们以温暖。

  可以想象,从事造口护理工作,就是要和恶臭、腐肉、脓水甚至蛆虫打交道。

  但对龚丽娜来说,“这是小菜一碟”,她坦言自己早习以为常,“在重症室工作,经常正吃着饭,突然要给患者弄大便,弄完了又接着吃饭”。

  学一种与国际接轨的本事

  熟悉龚丽娜的人才知道,她是湖南为数不多的造口师之一。

  在拿到“国际造口师”证之前,龚丽娜是一位优秀的护士。2008年,她28岁,任神经内科ICU护士长,管着17个护士。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她其实也是一个病人——体检结果显示:她每天有4万多次室性早博,属于较为严重的心脏病,每天必须药物治疗控制病情。

  忙,是大家对这个年轻护士长的第一印象。

  2010年,龚丽娜更是忙上加忙。神经内科7病室护士长因病手术,龚丽娜又开始兼管7病室。她每天坚持提早一个小时去8楼的神内ICU查房,再跑去4楼的神内7病室查房,双倍的工作,曾让她一周内体重骤减了10斤。

  经常与各种伤口打交道的龚丽娜很快有了新的苦恼:在传统的护理方法下,患者的伤口经常是干性愈合,让伤口自然结痂,患者既痛苦,又老是要换药,痊愈得也慢,还容易给身体留疤。

  直到2013年,龚丽娜进行了“国际造口师”的培训和考试后,她的这个烦恼才渐渐解开。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造口师在发达国家已广受认可。但为一新兴职业在国内的历史很短。一个原因是,国内过去更重视医生,关注手术,而造口师的目标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在“生死”之外,让病人更觉温暖。

  经过三个月魔鬼式训练和深夜苦读后,龚丽娜以优异成绩取得了证书,成为了湘雅三医院仅有的两名国际伤口造口治疗师之一,也是湖南首批“国际造口师”。

1 2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