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90后检修工心系留守儿童:从拿钳子到执教鞭(图)
//m.auribault.com 2015-02-03 来源: 劳动时报
分享到: 更多

  90后检修工郭大林和张烁心系困难山区留守儿童,主动申请参加企业承接的支教任务,改变了学校10多年来没有英语教师的历史——  

  90后,在很多人眼里还是“孩子”的年龄,而身为90后的郭大林和张烁,嘴里常挂着的一句话是“为了孩子,再苦再累我也愿意。”

  郭大林和张烁是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东风发电厂的检修工,他们天天念叨着的孩子,就是贫困山区威宁县草海镇高坪小学的103个孩子。因地处偏远,环境艰苦,学校留不住也请不来好老师,许多课程开不起来,学生知识结构严重缺位。得知企业承接了支教任务,两个小伙子踊跃报名,于2014年8月踏上了支教旅途,从此改变了学校十多年来没有英语老师的历史。

  高坪小学地处云贵高原之巅,这里经常缺水,连洗澡都不方便,且弯弯拐拐,行走艰难,每次出山或进山,都得步行两三个小时。学校只有一栋两层楼的校舍,没有围墙,没有校门,边上连着悬崖;教室里,没有电灯,没有窗户,三、四个孩子挤一张窄窄的桌子;吃水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去挑,烧柴火蒸饭一次要花两三个小时……

  “刚到这里的时候,确实感到震撼:太苦了!但是,想想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这点苦又算什么呢?”张烁说,可爱的孩子们成为他最大的精神动力,使他很快融入了贫困山寨的生活环境,爱上了这片幽幽青山,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plant,plant,mouse,mouse……”高坪小学三尺讲台之上终于“飘”起了期盼已久的英语字符。在两人来之前,学校由于师资不足没有开设一年级,5个老师没有人懂英语。他来后主动承担了五、六年级主要课程,包括音乐、美术、绘画等副科。学生的基础很差,学校历史上考进初中的学生屈指可数。

  在了解情况以后,他们主动和学生交流,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教学。慢慢的,学生们学习兴趣浓了,积极思考的学生多了,有的从最后一排主动坐到了第一排,甚至坐到了讲台旁边来听课,每次收上来的作业本也越来越干净……看着自己的付出有了成果,他们欣慰地笑了。

  他们对每一位学生如数家珍,哪节课哪个位置突然空了,一眼就能发现。有一次,六年级的一个学生请假没来,郭大林知道后心急如焚、四处打听原由,得知孩子生病在家卧床休息。想到那学生是毕业班,不能耽误学业。每天放学后他主动来到学生家里,把当天落下的功课补上。

  学校留守儿童居多,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孩子长期缺乏交流,变得胆怯、内向。于是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当起了孩子们的心理导师,每天逐一到学生家里家访,给学生辅导功课,自己掏钱给学生买学习用品,还给他们讲故事,用那些励志的故事激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很多学生都把他们讲的故事牢牢记在了心里。半年来,他们走遍了学校附近所有的村寨,一个不落的走访到了所有的学生。

  除了操心学生们的成绩,学校的安全和老乡的生活也是他们时刻记挂着的。他们积极将情况反映到公司,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除了增派志愿者充实学校的师资力量外,公司还捐资14万余元为学校修建了大门和围墙,捐资4万余元为学校架设安装了一台生活变压器,捐资2万余元购买了电脑、图书、文体用品。

  他们还将支教项目带到了广州,带到了全国。在2014年12月4日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颁奖典礼上,华电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对威宁县草海镇高坪小学的爱心支教项目获银奖表彰。手捧着闪闪发光的奖牌,支教志愿者郭大林的心情无比激动,他盯着奖牌看了许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知道,这块奖牌,凝聚了他和他的同伴几个月的艰辛和汗水;他也清楚,这块奖牌饱含了乌江人对山区孩子们深厚的爱与关怀。

“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节日,就是2014年,我的第一个教师节。虽然,这也可能是我最后一个教师节。”郭大林若有所失地说。原来,在公司统一安排下,全系统13家基层单位将以轮换制的形式,一个单位负责该校一个学期的支教任务,通过这种爱心接力的方式,促进当地教育事业长远发展。郭大林和张烁,开了个漂亮的头。(吴经纬 本报记者 崔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