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袁阔成:说书本是书中人(组图)
//m.auribault.com 2015-03-10 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哪来的那么多规矩,都坐下”

  当我为写这篇文章查看大量资料,又从袁先生的亲朋好友和学生口中知道他一些故事,为先生的高风亮节、侠义风骨所感动,也为先生认认真真说书、堂堂正正做人而击掌。

  演艺圈是个名利场,有些人为名为利削尖脑袋不择手段丑态百出。袁阔成,一代评书大家,对名和利淡泊如水,一心只为他热爱的评书艺术,远离名利场。他爱评书,视书如命,评书给他事业上带来了辉煌,成就他一代宗师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苦难、灾难、甚至致命的打击。

  袁阔成说的书里面涉及不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鬼妖怪的故事,十年浩劫,这些成了他的罪状,他是个被“重点照顾”的对象。这期间,他被审查,抽不出身去照顾家里。他有五女一子,唯一的儿子得了白喉,病情十分严重,正赶上两派武斗,“反动权威”又靠边站了,医院救治非常不及时,耽误了最佳治疗期,儿子病情恶化,早逝。这对于袁阔成的打击是致命的。中年丧子,他痛不欲生,许多年也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对五个女儿,袁先生没有苛求她们子承父业,只有三女儿袁田喜爱评书,并取得了成绩,袁先生也为此得到些许的安慰。

  袁阔成淡看名利,对朋友却肝胆相照。《三国演义》中,他所描述的关云长大概就是他的榜样,义气千秋,浩气冲天。他的好友,被称为评书“四大天王”之一的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说起他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哥哥激动不已:“他对评书艺术的追求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了创作新书,歌颂时代英雄,他不知去过多少次农村、工厂、矿山,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拜工人为师,体验生活,吸取大量的创作营养。那时,我和他坐火车从锦州到山海关体验生活,一天打个来回,辛苦自不必说,晚上累了,哥儿俩偷偷喝点小酒,说说贴心话,谈谈创作心得。后来他表演工业题材的评书小段《三声笛》时,模仿开汽车的形象,逼真得让专业司机都吃惊。哪怕一个挂挡的微小动作,都能使人区分出是大型客货车还是小轿车,真是让人拜服呀!他对我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70岁时,我得一种怪病,喉管痉挛。袁老兄听说后立刻派女儿来沈阳看我。袁田看见我就说:‘我爸昨天一夜没睡,就想着你们哥儿俩在一起交往的细节呢。’老哥哥重情重义啊!去年我出了车祸,他也是派袁田赶来医院看我,安慰我,而他自己也在病中啊!”说到这里,田先生流下了热泪。

  在演艺界,说起袁阔成照顾病中的妻子,人人交口称赞。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营口,邻居经常看见袁阔成为病病歪歪的妻子煎汤熬药。后来,老伴病倒在床上,袁阔成十分难过。彼时,袁阔成的事业如日中天,但他不离不弃,一如既往地照顾病中的妻子。而老伴这一倒下便是近40年。人的眼睛长在前面,所以习惯向前看,看自己看他人眼前的事物,看到名利,看到成功,看到辉煌,看到鲜花和掌声,但回回头,向后看上一看,40年,人生的一半,多么漫长遥远!袁先生却是用相当的精力在无怨无悔地照顾一个病人。父母子女之间尚“久病床前无孝子”,用半生去照顾卧床的老伴,真要为袁阔成先生竖起大拇哥,为他点上一千个一万个赞!后来这十几年,袁先生只要回到家,便亲自下厨为老伴做饭。他知道她吃什么饭菜顺口,吃什么饭菜舒服,吃什么饭菜更能吸收营养,直到前年袁夫人去世。这个女人是不幸的,一生遭受病痛的折磨,又在中年丧子,雪上加霜,但她又是幸福的,一生中有疼她爱她的真男人守护。

  袁阔成为人豪爽,敢做敢当。他坚守做人的原则,不唯利是图,不献媚不溜须,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堪称一颗亮闪闪硬邦邦的铜豌豆。酒席上他为自己敬佩的长辈老师敬酒,也为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夹菜。他的学生众多,但他身上绝没有旧社会艺人身上的坏习气。每当吃饭时,他总是笑着说:“都别争,谁挣得多吃谁!”当然,结账的必是他了。他的学生、铁路文工团著名评书演员田战义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和袁老师去石家庄演出,他一定要求人家把宣传海报上的名字写得一般大,不能突出他自己。他对学生只有关怀、照顾、指导。”

  袁老师还有一个特殊的习惯,约会从不迟到。而如果是他定的约,必要提前15分钟来等人,不管对待何人无一例外。讲起来是小事一件,真正做起来却不易,何况袁阔成是驰名海内外的艺术大师呢。他认为,守时是对人最基本的尊重。他的一位学生,约好朋友谈事,按时来到地点,见袁先生早已在那里等候了,羞愧难当。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袁阔成先生用真和诚,换来了爱戴和敬仰。

  年前,他的几位学生去医院看望病重的袁老师,这时的他已经昏迷不醒神志不清了。学生们心情沉重,毕恭毕敬地站在床前,深情地守护着自己敬爱的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袁阔成忽然说了话:“都坐下,哪儿那么多规矩!”学生又惊又喜,眼泪禁不住掉了下来,“病得这么重,还在想着他人!”

  86岁,仁者寿的年龄,袁先生走了,去天堂的路上太匆匆。按风俗,86岁高寿仙逝应叫喜丧,但无数的评书爱好者还是舍不得袁先生走,还没有听够他的评书。我们再也见不到袁先生说诸葛亮草船借箭,听不到时迁祝家庄偷鸡,听不到许云峰赴宴,听不到杨子荣舌战小炉匠了……但这些书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里。打开记忆的门,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就会随着袁先生绘声绘色的声音和表演迸将出来。(王维强)

1 2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