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奇葩”蔡聪(图)
//m.auribault.com 2017-06-1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当他的导盲棍第一次与北京的地面敲击发出声响时,蔡聪知道,他选择的这条路,如同眼前仅能看到的微弱光圈一般,充满了迷茫和未知。

  大学毕业后,蔡聪从网上获知公益组织——一加一残障人士公益集团的一档广播节目正在招募节目实习制作人的消息。“我愿意去给盲人群体当一个试验品,体验不同生活。”

  因为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成为一名广播主持人兼广播记者。

  盲人想做好一份工作并不容易,白天,他要杵着导盲棍,摸索着去街上拦路人,做街头采访。他策划了很多报道选题,如市场上残障人的辅助用具价格是否合理、种类是否满足需求?盲人如何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残障设施建设情况等。

  一加一残障人士公益集团的办公地点位于北京南三环木樨园附近,而蔡聪常常要和同为盲人的同事前往北四环、东三环等学校资源较为聚集的区域采访。

  到了晚上,蔡聪会把采访的内容录制成节目,节目每周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反响很好。有残障人听众打电话进来说:“谢谢你们,让我找到了一种归属。解答了我很多生活上的疑惑。”

  蔡聪运用电脑和手机十分熟练,日常通过读屏软件进行工作,无论是点击屏幕上的图标或打字,电脑手机都会进行朗读,长此积累,蔡聪的听力变得很好,他读屏软件的朗读速度是正常速度的3倍,他打字速度也不低于平常人。

  2013年,在国际助残组织的支持下,蔡聪创办了中国残障社群自媒体读物《有人》杂志,并同时建立微信平台,杂志每季度发一期,印刷2000份供给各大残疾人院校,专门探讨残障人士问题。在一次关于“女性按摩师职场性骚扰”的征稿中,蔡聪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肖佳。

  “我觉得他不是奇葩,而是个奇迹。”同为视障人士的肖佳说,是蔡聪的出现改变了她的人生。

  大学毕业后,肖佳凭借家里的资助开了一家按摩店。认识蔡聪后,两人时常在网上交流生活和工作趣事,探讨残障人群面临的问题,逐渐生情。蔡聪鼓励肖佳,来北京试试,可以学习盲人速录。“没有视力,我们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拥有别样的风景。”

  蔡聪有一幅非视觉摄影的作品,名叫《起点,终点》。透过汽车倒车镜灰色的镜面,北京站东到木樨园桥西的站牌依稀可见。他说话的声音顿了顿,放慢语速说:“这里,是我每天工作的起点,也是终点。忙碌中,你我也许曾经擦肩,不曾留意彼此。其实,我们都是生活中最普通的一员,一样的一员。”

  蔡聪说,他每次在公交车站乘车时,因为上车速度慢,或者导盲棒不小心碰到别人时,总会有一些不高兴的声音出现:“你一个盲人,怎么还整天和别人一样挤公交车上下班?”

  蔡聪把这些声音放在了心上,有一天在站台等车时,突然感觉到身旁有一阵风掠过,“车快进站了。”他拿起手机,拍下了这张照片。

  他决定,要用非视觉摄影记录残障的生活,靠听觉和触觉感知周围环境,按下快门键。非视觉摄影2009年开始进入中国,蔡聪也成为国内较早接触非视觉摄影的一位盲人。

  2013年,蔡聪应邀到广州,为10名视障儿童与10名健全儿童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非视觉摄影培训。他指导学生拍过一张名为《小腿的情人》非视觉摄影作品,照片上是一个立在路边的路障。配文是:我每次出门都会遇见它,它就跟我的情人一样,不但喜欢时不时给我一个拥抱,还喜欢在我的小腿上留下吻痕。

1 2 3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