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游,不只是好空气-工会-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工会

权益保障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主打青山绿水的森林康养要避免千人一面,深度挖掘当地独特元素

康养游,不只是好空气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润钊 通讯员 蔡一丹
2020-08-30 07:55:42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福建三明力推全域全时森林康养游,以“康养+”为主线,以医养结合为重点,发展多元化的康养旅游业态。

福建三明大田茶天下康养基地的万亩高山茶园里,游客正体验康养项目。工人日报-中工网通讯员 刘冬春 摄

  “漫步于迂回婉转的森林步道,抬头是千姿百态的湖山胜景,低头是绵延数里的青翠茶园……”看着福建三明森林康养的宣传片,73岁的上海老人严筱莉决定回到自己曾经工作过的三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像严筱莉一样想从城市“出走”,到深山里康养的游客并不少。携程8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家“憋”了大半年的国内游客终于开始走出家门长途旅行了。亲子人群、90后、中老年成为旅游主力,亲近山水的康养游成为旅游产品中的“黑马”,环比增长78.3%。

  康养受到游客青睐

  因为工作压力大常常失眠,38岁的广告策划人廖梦丹告假3天,与朋友相约来到位于三明大田、漳平、永安三县交界处的“桃源睡眠小镇”。

  每天早上,她都登上森林步道,在密林中穿行,路上随处可见林下套种的佛手、南五味子、铁皮石斛、黄花倒水莲等具有助眠功效的中草药。她对记者说:“在这里,我的睡眠质量终于达到了‘小康水平’。”

  “森林中充溢着负氧离子、森林芬多精。芬多精是一种芳香性碳氢化合物,可调节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帮助睡眠。”据基地负责人涂联明介绍,这个“睡眠小镇”由国有林场场部改造而来,拥有林地面积3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过1万个,是真正的天然氧吧。依托生态优势,“睡眠小镇”推出了有氧运动助眠、中医助眠、膳食助眠等多种类型的睡眠主题康养服务。

  三明市林业局局长刘小彦介绍,为降低投资成本,在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建设中,三明不搞大拆大建,利用国有林场老场部和旧工区、农村闲置房、闲置地和其他可改造提升的旅游场所,植入康养元素进行提升。为加速产业发展,三明鼓励社会资本以合资、合作、租赁、承包等形式进入森林康养产业,引导国有企业、国有林场、宾馆、养老机构等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森林康养产业的建设经营。

  据统计,随着文旅康养产业的兴起,三明年均接待康养游客人数近4000万人次,特色现代农业实现产值1550亿元,同比增长10.7%。

  不只是好空气

  看着眼前一栋栋东南亚风情的园林建筑,在三明清流县天芳悦潭森林康养基地疗休养的钟桂钦感叹:“这里让人有置身巴厘岛的错觉。”

  清晨,在青山绿水间伴着鸟鸣打一套八段锦;晨练后,到温泉地质公园享用温泉水煮的白米粥和温泉蛋;闲暇时,到水乡渔村沧龙村的荷塘栈道上与满塘的荷花“约会”;晚餐时,品尝走地鸡、酸汤鱼的风味,在人造沙滩上参加一场篝火晚会;临睡前,再伴着山里的晚风和温泉水来一次“邂逅”,享受不一样的泡汤乐趣……这是钟桂钦在康养基地里一天的行程,她笑说:“这里有的不只是好空气!”

  多年前,疗休养基地董事长游开辉带着孩子在大山里寻找温泉泉眼、进行地质考察,萌生了在这座荒山里打造康养基地的念头。而今,荒山通往2.36万年前温泉古泉眼的道路被打通,依托温泉地质公园建起了酒店、温泉博物馆等配套设施,也挂上了“天芳悦潭”的招牌。

  游开辉告诉记者,自涌量每日达到1300吨的含“锗”温泉水是这个康养基地的核心竞争力。在他看来:“主打青山绿水的森林康养要避免千人一面,就要深度挖掘埋藏在其间的独特元素,推动‘康养+’,以满足旅游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旅游消费者所关注的也不仅仅只是空气质量。”福建省旅游协会副会长洪一树给记者展示了一份调查报告,呈现了当前康养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60~70后消费者更关注医疗、养生休闲、理疗服务等康养旅游产品,而聚焦塑身、膳食均衡和睡眠质量的旅游产品则更受80~90后消费者的青睐。

  “有特色才能有吸引力。”刘小彦告诉记者,三明以“康养+”为主线,以医养结合为重点,结合高海拔森林、候鸟迁徙通道、温泉、丹霞地貌等优势,发展多元化的康养业态,打造了“森林+静心修养、睡眠康养、观鸟休闲、温泉疗养、食疗瘦身”等特色项目,也让游客能够在茫茫山林里更精准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旅游产品。

  职工疗休养成“在地流量”

  作为新兴产业,藏在大山里的森林康养如何吸引游客的脚步,这是三明诸多旅游业者正在摸索的难题。

  之前,一周7天时间“两天忙五天闲”,运营成本高,企业效益低,让地处沙县城郊的马岩森林康养基地负责人张敏犯了难。去年,借力市政府组织的全域全时旅游推介会,这个以“食疗”为卖点的康养项目成功与北京夕阳红旅行社、上海长三角老年专业旅游委员会等团体对接,面向老年群体开发了“3天2夜”“7天6夜”“10天9夜”的康养产品,客流量同比增长了20%。但受到疫情影响,这家基地不得不重新迈开“引流”的步伐。

  与其他旅游业者不同,张敏和三明的诸多康养基地负责人并没有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云端”,而是选择了“在地引流”。他们将职工疗休养、春秋游作为流量的增长点,联合专业医疗机构共同开发了一批医养项目。

  “森林康养与职工疗休养所倡导的身心放松的沉浸式体验相互契合。”洪一树表示,“游客在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居住时间较长,重复消费比例较高。与其舍近求远追逐外来客源,不如深耕本土市场,在地挖掘潜在流量。”

  据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兴万介绍,三明工会积极推动森林康养与职工疗休养相互融合,先后将6家森林康养基地列入全市首批职工疗休养基地,并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面向浙江、安徽、江苏等周边省份的职工疗休养优惠政策,进一步开拓客源市场。

  张敏告诉记者,职工疗休养等本地客源的开发,让基地的客流量又逐步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编辑: 石婷钰

图片新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