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总工会开展“金秋助学送温暖”活动 大学生每年最高5000元-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工会

权益保障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黑龙江省总工会开展“金秋助学送温暖”活动 大学生每年最高5000元

2019-08-31 07:41:46

  人民网哈尔滨8月30日电(焦洋)为切实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就业难问题,8月20日,黑龙江省总工会下发《关于开展2019年金秋助学活动和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2019年继续开展“心系职工情,共圆学子梦”金秋助学送温暖活动,同时开展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

  《通知》要求,在摸清底数,确定对象方面,各级工会要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摸清本地区本系统困难职工家庭、困难农民工家庭、特殊职工家庭(因公牺牲、伤残和患职业重病公安干警家庭、单亲家庭、无抚养子女能力的亡故职工家庭)子女上学、就业需求,为真正困难的职工家庭有针对性地开展雪中送炭的助学和就业帮扶。各级工会各部门在工作中发现的未帮扶对象可直报本级工会负责权益保障部门。

  金秋助学活动对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幼儿;实施学历教育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学生,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和预科生),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含硕士和博士)。

  录入“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的全国级困难职工家庭(以下简称“全国级困难职工家庭”),数据比对、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管理;各级工会组织认定的未纳入全国级档案的相对困难职工家庭(以下简称“相对困难职工家庭”),客观考虑家庭住房、车辆、法人等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由各市(地)总工会、各产业工会结合本地、本系统实际情况制定识别标准。按照不同资金来源进行实名制管理,分类制作实名制汇总表。

  阳光就业行动服务对象:对黑龙江省有就业困难和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分类施策,重点关注“零就业”困难职工家庭毕业生,实施“一对一”就业援助。

  在需求导向,精准帮扶方面,《通知》明确了金秋助学活动采取经济资助和推动纳入国家助学政策覆盖范围两种方式,使用工会经费、财政资金、企业行政资金和社会筹集资金资助助学对象,推动符合条件的职工子女纳入国家“奖、助、贷、勤、减、免”助学政策覆盖范围。

  全国级困难职工家庭可使用所有来源的资金,实现助学帮扶全覆盖、无遗漏。相对困难职工家庭可使用除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以外的各类资金助学。省总工会未拨付金秋助学资金的产业工会自筹资金开展金秋助学活动。

  省总工会经费金秋助学送温暖资金发放标准:小学及以下学生每生每年500-1500元;中学生每生每年1000-3000元;大学生每生每年2000-5000元。各市(地)总工会、各产业工会结合实际分段确定资金发放标准,极特殊困难可适当提高标准,可预留部分资金开展助学夏(冬)令营活动。与政府有关部门共享助学信息,原则上多方助学总额相对困难职工不超过5000元,全国级困难职工不超过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使用有关规定。助学资金依卡发放。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当年使用完毕;其他来源助学资金原则上当年使用完毕,特殊情况可结转下年使用。

  同时,开展阳光就业行动要对接好政府各项就业帮扶政策,对困难职工子女开放工会各项就业创业服务和创业创新孵化平台,引导企业提供职业培训和见习实践机会,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业难的问题。

  《通知》还要求,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运用基金会、公益项目等平台,整合企业、学校、社会机构、公益慈善组织等力量,拓展助学、就业活动的工作平台和载体,使困难职工家庭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姚怡梦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