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提得起 心声听得见 心愁解得开-工会-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工会

基层工作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新风貌·新成效 开拓创新中的工会组织|重庆工会深化民主管理激发职工活力——

心气提得起 心声听得见 心愁解得开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仕强
2020-08-26 07:14:13 来源: 工人日报

  “工会就是娘家,工会的关怀和帮助,让我真切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的一位职工如此感慨道。这也是重庆职工的心声。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市总工会主席夏祖相道出了让职工与工会心连心的秘诀:“近年来,重庆各级工会面对新形势、新环境,不断深化民主管理,激发新思路,亮相新举措,开拓新路径,构建起和谐劳动关系,使得职工队伍绽放出全新活力。”

  提得起的心气

  前不久,重庆建设工业集团公司德感基地来了一群“特殊客人”。12个基层单位分工会主席、职工代表共30余人,与食堂承包经营单位一起召开了食堂管理及菜品提升品尝会。

  在这场会上,承包经营单位对履行合同规定情况进行了总结,代表们对新菜品给出了合理化意见,职能部门还通报了职工用餐满意度测评结果。最后,经过征求基地各单位分工会主席和职工代表的意见,一致赞成继续与现有食堂的承包经营单位签订用餐服务合同。

  “作为兵装集团所属骨干企业,公司在实行军民分立后,与长风公司完成了平行整合组建。”重庆建设工业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杨杰介绍,整合之后,持续深入推行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始终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们将民主管理融入生产经营、军工文化和共建共享,既推动企业发展,又增加了职工的幸福感。”

  “任务公开大家干,成本公开大家管,分配公开大家算,评比公开大家选。”在重庆建设工业公司,良好的氛围有目共睹,这也成为提升职工心气和工作干劲的有力推手。

  “公司始终把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和生产经营紧密结合,组织发动职工积极投身公司精益改善、质量改进、工艺技术改进、科技与管理创新等活动。”杨杰说,整合以来,累计采纳实施精益改善5438项、工艺技术改善778项、科技与管理创新906项,通过开展各项降本增效活动,两厂整合以来累计降低成本1.2亿元。

  借力民主管理促进企业发展,这也是重庆市总工会今年以来开展的主题活动。“激发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内生动力,为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凝聚了智慧和力量,成效明显。”市总民主管理部部长胡显易说。

  听得见的心声

  “平时穿的劳保鞋,既不透气,又不防滑,常常影响到日常工作的开展,希望能得到解决。”近日,重庆兴发金冠化工公司二硫化碳车间的职工李勇先,通过“148渠道”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公司工会得知情况后,很快就拿出了新方案:改为具有防滑、防砸、防穿刺、透气、绝缘等优点的多功能安全防护鞋,每人每年一双。

  在兴发金冠公司,“148渠道”常常被职工挂在嘴边。公司工会主席徐厚刚解释道,2017年,在垫江县总工会指导下,他们建立了1名工会委员联系4名职工代表、4名职工代表联系8名职工的沟通模式,简称“148渠道”。

  “148渠道”是重庆工会探索创新民主管理的一个缩影。“我们要求各级工会严格履行民主程序,畅通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当职工说出心声,工会要迅速拿出解决办法。”重庆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姚红说。

  随着这一渠道的完善,职工心声与工会渐渐实现“无缝衔接”。从食堂菜品到就餐环境,从调整工资到福利待遇,从技术晋升到医疗救助,“148渠道”在企业工会与职工之间搭建起了便捷的沟通桥梁。

  解得开的心愁

  8月初,重庆气矿开州作业区职工甘德顺手里拿着长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激动不已。他的儿子2岁时因病失明,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大学针灸推拿专业。

  而在重庆气矿去年召开的金秋助学座谈会上,当江北运销部职工熊兰看到患有先天性小儿脑瘫的儿子小伟作为大学生代表上台发言时,不禁泪流满面。

  类似的故事,在重庆气矿还有很多。故事背后,都有工会的支持。

  “为了给儿子治病,我们前后花费近20万元,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是工会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把小伟列为金秋助学对象,从小学一直资助到大学。”熊兰说起工会的帮助时,几度哽咽。

  “及时解开职工的心愁,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在工作中展现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重庆气矿工会干部谭斌说,工会建立了走访慰问制度,工会干部每年联系走访5名一线职工和困难职工,针对职工提出问题和建议,拟定出解决方案,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近年来,重庆气矿工会组织慰问困难人员3041人次,发放慰问金668万元。

编辑: 葛文琦

图片新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