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以自己的“游戏规则”主导战场
张学锋//m.auribault.com2014-07-22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习主席指出,应对信息时代的战争,要尽量避免在高技术领域同强敌打堂堂之阵,而应着眼发挥我们的优势打。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不断增强能打仗、打胜仗本领,是我军当前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

  本质内涵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习主席深刻指出:战争指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是对我军长期战争经验的总结升华与深入拓展,深刻揭示了战争指导中主动与被动的辩证关系,是人民军队战略战术的精髓,对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未来我军与强手作战,就是要以自己的“游戏规则”主导战场,而不能按对手设定的程式和规则“出牌”,不以对手期望的方式与之交战,不被敌人牵着鼻子跑。坚持打什么目标最为有利,就选择什么目标打;在什么时间、空间打最为合适,就在什么时间、空间打;采用什么方式方法能打胜,就采用什么方式方法打,最大限度地掌握主动权。

  根本指向是立足现有装备打赢战争。当前,我军处于机械化尚未完成、信息化刚刚起步的关键阶段。整体来说,作战体系功能上单项能力突出,系统能力不足。信息化建设有长足进步,但与打赢未来战争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坐等装备实现信息化后再训练、再打仗,而应把作战和训练的立足点放在熟练运用现有装备上,立足现有装备谋划如何打、怎么打。要深入研究解决现有装备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方法,在新老装备兼容中挖掘最大潜力和作战效能,着眼最大化发挥现有条件思谋对策,以期实现“打赢”目标。

  核心要义是以我之长击敌之短。战争史上,长短强弱总是相对的、变化的。强敌虽强,也有弱点可寻。不与敌打堂堂之阵,关键是要善于扬长避短。应通过多种手段方法,勘破现实和潜在对手在信息网络、前沿基地和后方补给等方面的“短”,精心思考对敌之策。同时,要在未来作战中尽可能发挥我之“长”:有战争的正义性为我提供政治优势,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为我提供力量优势,有辽阔的国土为我提供战场优势。总之,要全面和辩证地认识敌我双方的优劣、长短、虚实、强弱,想方设法地捕捉、制造、扩大和利用敌之弱点与错误,充分发挥我军的强项,以“寸之长”击“尺之短”,置敌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特色优势是敢于“亮剑”勇于牺牲。习主席明确指出,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固然要靠战略战术、要靠体制机制、要靠武器装备、要靠综合国力,但没有战斗精神,光有好的作战条件,军队也是不能打胜仗的。虽然“刺刀见红”的战争模式渐行渐远,但敢于亮剑、勇于牺牲的战斗精神却永不过时。敢于斗争,是克敌制胜的根本前提。我军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无论军事斗争形势如何艰难,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都是我军的不二选择。战争面前我们要不惧怕任何困难,做到不畏敌不惧敌,最终克敌制胜。

  确立科学的战争指导原则是前提。我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总结的“利战”“避战”“待战”“慎战”等战争指导经验,对于认识和把握现代战争指导仍有重要价值。在“利战”中把握战略全局。当今时代,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领域联系更加紧密,战略层面的相关性和整体性日益增强。未来打还是不打、什么时候打、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战略大局。有时从军事上看有利,从战略上看却不允许,则不能轻率行动。相反,如战略上需要,即使军事上有困难和风险,也要坚决行动。利与不利,既要从局部看,更要着眼全局。在“避战”中运用好底线思维。毛泽东说:消耗战不打、得不偿失的仗不打、得失相当的仗不打、不利于战略全局的仗不打。“避战”绝非怯战,而是要增强战略定力,能忍一时之忿,不争一时之强,避免轻举妄动或掉入敌设置的各种陷阱。坚守国家核心利益底线,需要时必须断然出手;立足最复杂最困难的底线,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做好应对危机、僵局、困局准备。在“待战”中把握战机。待战,不是畏敌避战,而是审时度势,避敌锋芒,合理选择打击目标;待战,不是守株待兔,而是创造战场,捕捉战机,伺机而动。一旦战机出现,就要抓住先机发力、主动出击,为军事斗争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在“慎战”中强化作战准备。建成平战一体、高度戒备、随时能战的作战值班体系,使全军始终保持常备不懈,做到“不经人员装备补充、不经临战训练”,就可随时遂行军事斗争任务。

  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是根本。不论什么时代,打仗不能靠匹夫之勇,不能单纯追求硬碰硬。特别是未来与强敌交战更要扬长避短,精打巧打,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使用一些让对方摸不准、吃不透的新招,以最小的代价争取最大的利益;瞄着强敌的“软肋”和“死穴”打,采取类似盲敌侦察预警、断敌信息链路、乱敌指挥控制、扰敌导航定位等方式方法,瘫痪敌体系作战能力,以能击敌之不能;在局部以非对称作战对付敌“非接触性”打击,以灵活的近战破袭削弱强敌作战优势。

  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是法宝。习主席指出:不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这阐释了坚持人民战争思想的刚性要求和坚定性。要把人民战争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科技实力、强大的国防实力和坚强的民族凝聚力基础上,增强人民战争的战略主动。借助各方资源广泛开展经济信息战、文化信息战、网络战,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等;利用各种民用雷达、民用导航设备、民用夜视器材等,对作战部队进行支援。

  编辑感言

  谁制造了宋襄公?

  ■周 峰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军在泓水交战。当楚军开始渡河时,宋大臣目夷向国君襄公建议半渡而击。襄公则慷慨言道:“仁义之师,不乘人之危。”待楚军全部上岸,目夷又建议迅速进攻,襄公则称要打堂堂之阵。

  宋襄公最终一败涂地,但问题是谁制造了宋襄公?学者发现,宋襄公从登上历史舞台到黯然谢幕,处处视齐桓公为榜样。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多国在葵丘会盟,“九合诸侯”成为天下霸主。与会的宋襄公视齐桓公如神,成为其绝对的粉丝,不但用心模仿桓公某些习惯,还全盘接受了桓公倡导的“不以兵车”思想。

  桓公死后,齐国内乱,宋襄公接到齐太子昭求救,出面主持公道,成功平息事态。此事既令襄公成名,又加深了其仁义之师所向无敌的信心。因此当其与楚兵交锋时,想要警惕那种深入骨髓的习惯影响,又谈何容易?

  其实早在宋襄公之前,已有人深受桓公“堂堂对垒”之害。在公元前684年的齐鲁长勺之战中,齐兵击鼓进军,鲁军按兵不动。齐兵因此自行退回,想等对方列好阵再交手。但鲁军一再耍滑头,直到齐军“再而衰,三而竭”,方一鼓作气挥刀向齐,最终以少胜多。而当时的齐军统帅正是著名的鲍叔牙,一个深受齐桓公赏识,并与桓公互相影响颇多的人。

  可见,不打堂堂之阵,首先要警惕的是大脑深处的那个对手。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