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声音-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网评

重点推荐

媒体声音

吴迪 整理
2020-06-30 07:41:17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儿童私入他人汽车身亡案,法律不允许“和稀泥”

  不久前,广州花都区两名男童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他人轿车,误触门锁,最终因高温窒息死亡。这起悲剧让网友唏嘘,而围绕责任归属问题,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南方都市报》评论说,即使是坚定认为车主无责的专业人士,也都不曾吝惜他们对男童家属的同情。但同情是一回事,法律又是另一回事。社会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同情,并用社会募捐等方式对男童家庭给予抚慰,但法律则不应该打折。以事实为依据,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司法不允许“和稀泥”。也只有不“和稀泥”的司法才能为社会建立正常的价值体系撑腰。

 ◇保险理赔必须交“回扣”?环卫工不应被如此苛待

  近日,江苏一环卫工意外伤亡。家属提交材料申请理赔后,却得知赔偿款已打给公司,公司表示要拿到钱必须扣除5万元回扣。

  光明网评论认为,任何时候,维护伤亡员工正当权益,都是公司应尽的义务。环卫工并非天然就是弱势群体,现实中常常出现合法权益难保障的案例,或和从业者年龄较大,维权意识薄弱、能力不足、通道不畅有关。从长远看,社会要不断健全环卫工人身权益保障,要有来自社会的关注爱护,更不能缺少实际利好。

 ◇核酸检测名额也敢卖,真是病毒攻心

  “卖北京核酸检测名额,24小时和48小时出结果,1780元。”一家酒吧组织员工招揽客户,声称可加急检测速出结果,日前,北京市公安局通报了这起倒卖核酸检测名额的典型案例。

  《北京晚报》评论指出,面对“应检尽检、愿检尽检”者庞大基数,核酸检测能力一度出现供需矛盾。于是,一些不法分子嗅到商机。此举严重破坏了正常的核酸检测秩序,是典型的趁火打劫。没有大局意识,没有规则意识,不讲抗疫纪律,只为捞钱牟利,都要严肃处理,毫不姑息。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