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政治经济学“六论”-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今日推荐

习近平政治经济学“六论”

胡鞍钢 杨竺松
2016-01-08 11:06:54  来源: 中国网

4、“共同富裕”论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曾经是世界上绝对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才能富裕起来?通过什么路径才能富裕起来?富裕起来之后要不要共同富裕?对此,中国共产党人也作出了不断探索。改革之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先富论”,从而为摆脱贫困,实现温饱,进而实现小康找到了一条务实之路。进入21世纪,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启了共同富裕之路,也为后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创造了条件。

  如何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其薄弱环节在哪里?2012年底,习近平在河北调研时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至2015年,他在海南、云南、陕西等地调研时多次论及“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定下了重在“全面”的基调。

  习近平共同富裕思想,特别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的重要性。就是要在“四化同步”过程中补农业现代化的短板,以工业化、信息化补农促农,让农业强起来;要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补农村社会发展的短板,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乡村规划和管理水平,让农村美起来;要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进步中补农民收入增长的短板,确保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继续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提高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让农民富起来;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补1亿农民工身份转换的短板,鼓励各地方创新人口管理和户籍改革,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基本保障住房等常住人口全覆盖,让农民工落户城镇。

  在“补短板”的过程中,还要特别重视对农村人口中的各类贫困人口,对残疾人口中的贫困人口,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聚居区、边疆地区、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精准扶贫,采取有针对性的做法,因地制宜、因贫施策,补“短板之短板”,为经济极弱势群体也带去小康生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

  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中向全世界宣布,未来5年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由于中国贫困线标准已经高于世界银行刚刚宣布的国际贫困线标准,那么中国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就意味着提前十年实现世界减贫目标(指贫困发生率小于10%)。在所有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人口大国里,也只有社会主义中国,才敢于作出这一庄严的政治承诺。

1 2 3 4 5 6 共6页

编辑: 周文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面对惠企扶持政策,中小微企业更需自救

    不容忽视的是,不论是减免税费还是发放贷款,“出血”的并非企业股东。事实上,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或借债形式来获得资金。当然,前者意味着股东股权可能被稀释,后者则意味着日后要偿还债务,“出血”的都是股东。对此,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应当意识到,自从企业开门的第一天起,就应当做好与职工一起应对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准备,而对抗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成本,往往已经体现在既往的市场价格和人力成本之中。

  • 中工时评:做好统筹文章,奋力实现防疫发展“两不误”

    只要每个地区、每个部门都把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部署和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就一定能尽快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

  • 中工时评:只要我们都在,武汉就不会孤独

    疫情发生以来,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努力着工作着,他们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服从大局任劳任怨、听从指挥勇敢“逆行”,保障着城市的正常运转,维护着社会的肌体健康。

  • 中工时评:推动复工复产要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

    各地各级工会也应当充分发挥职工服务热线、服务APP和公众号等在线工具的功能,对涉及职工权益的问题提前介入,有效疏导,合理协商,有效确保非疫情重点地区的各行业复工复产顺利进行。

人物

  • 身边的感动|他们是寒风中的一缕暖阳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这场特殊战役中,交通水运人在危难关头勇于担当,用无私无畏的坚守和奉献与疫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期间,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可亲可敬的人物,他们犹如寒风中的一缕暖阳,让我们充满信心,勾起燎原的希望!

  • “疫线”青春在“成长”中闪光

    有一种勇敢,叫“只要国家需要就冲锋在前”。当历经风雨后,我们也将更加懂得勇敢的意义、担当的分量和坚守的价值,我们的疫线青春也将在“成长”中闪闪发光!

  • 感恩与呵护是对志愿者最好的回馈

    疫情突袭,唯有同舟共济,方能驶向未来。战疫一个多月以来,我们看到的是冲在一线的白衣战士、日夜摸排的社区干部、保障城市运行的各行业工作者、宅家抗疫的群众……大家都在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 小家大爱|“你在武汉,我在村里,咱娘俩一起努力”

    今年53岁的马素萍,是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夹河子乡奎河村的一名村医。26岁的女儿胡雅男是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护士。在猝不及防的疫情面前,母女俩都主动请战,选择到第一线去“战斗”。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