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时评:疫情防控不能完全依赖二维码
疫情防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要有底线思维和兜底意识。
中工时评: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为全球战疫正视听明方向
有了团结抗疫的经验、共谋发展的蓝图,中非友谊将越来越“硬核”,这不仅将惠及中非人民,也将有益世界。
中工时评:把握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精髓很重要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同时学会运用辩证思维,做好内外兼防,这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精髓所在。
中工时评:对病态的企业行为决不能手软
要谨防各种侵害职工权益的行为,让劳动者在法治的环境中挺起腰杆有尊严地工作。
“昆曲王子”张军今天在长江剧场的“黑匣子”上演了一场360°的沉浸式昆曲演出《爱情四季·琴挑》。这场没有观众的演出,拉开了今年上海优秀民营院团展演的序幕。参演的12部舞台剧,涵盖了昆曲、话剧、音乐剧、滑稽戏、沪剧、扬剧等多个剧种。(新民晚报6月28日)
民营院团好戏连台、精彩纷呈,是上海文艺舞台和演出市场不争的事实。疫情面前,民营院团更是奋勇向前,不放弃、不停息,充分抓住没有演出的时机,投入创作和研发,诞生出一批讴歌时代英雄,咏唱新时代最可爱“逆行战士”的戏曲作品,用自己的行动和不畏艰难的艺术创举,体现民营院团的责任和担当。
100多个民营剧团,摸底300多个剧本,评审40部作品,12部作品入围,可谓精益求精,让剧目有更好的呈现,让观众得到最好的精神享受。新东苑沪剧团展演的沪剧《玉兰花开》,讲述了护士长申玉兰除夕夜赴武汉抗疫的故事,用真情实感的故事,沪剧难度最高的唱段,加上冰屏多媒体和庞大布景,直观展现这场疫情阻击战。文慧沪剧团的《早春》描写“左联五烈士”柔石的事迹。勤苑沪剧团的《银杏树下》则着笔于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难点,塑造一批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干部群众形象。上海柳春扬剧团的《断指奇案》,让扬剧第一次在上海民营院团展演中露脸。昆剧王子张军首排的《爱情四季·琴挑》让古典与当代观众在崭新的解读方式下形成多元情感共振。
贴近时代,贴近观众,更贴近市场。疫情的发生,使剧场和演艺行业停摆了快半年,但上海民营演出院团却始终有所作为。12部舞台剧作品虽然只是申报剧目中的“冰山一角”,但充分显示民营院团的实力、用心和追求所在,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们没有放弃艺术,没有抛弃观众,各自用创作演出,互联网传播手段,反映各自在疫情期间的沉淀与思考。
在从来没有过的疫情面前,民营院团依然顽强的活着,更精彩的活着。尽管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几乎没有半点收入,上海的各家民营院团依然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演出市场停摆,练功排练不停摆,而是利用各种方式突破困境,坚持创作新剧目,千方百计提高院团演艺水平,努力用厚重的积淀和思考,演出更多形式丰富,题材贴近生活的作品,并且通过抖音快手的线上直播,去慰藉观众的心灵。还时刻准备着在复工复产之后,展现自身在演出市场的勃勃生气,在抗风险能力的测试“战役”中,迎难而上努力前行,交出一张满意的答卷。
期待今年的民营院团汇演,演出水平和实力,用体现时代精神的艺术真谛和饱含真情的演绎表现,在守正谋新中诠释更多的精彩剧目,回馈广大观众的期盼,创造上海民营院团迎难而上的全新成果和非凡业绩。
疫情防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要有底线思维和兜底意识。
有了团结抗疫的经验、共谋发展的蓝图,中非友谊将越来越“硬核”,这不仅将惠及中非人民,也将有益世界。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同时学会运用辩证思维,做好内外兼防,这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精髓所在。
要谨防各种侵害职工权益的行为,让劳动者在法治的环境中挺起腰杆有尊严地工作。
他们的故事所呈现的只是最真实的生活,像你像我也像他。他们心灵中点点闪光,温暖人心。
让医学常识“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也是有关方面应当努力的方向。
每一个被拐家庭,在孩子回归后,并不是童话里幸福和快乐的开始。
今天,我们既不能忽略文化差异,也不能放大文化差异;既不能自负傲慢,也不必妄自菲薄。
这几天,10岁女孩缪可馨坠楼身亡的新闻刺痛了很多人的心——那个年幼的生命再也不会绽放了。
民法典将个人隐私和信息的保护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法律给监管撑腰,监管也要让法律真正施展“法力”。
这是疫情期间众志成城的众多故事之一,也是抗疫“风口”无数口罩公司逆风飞扬的故事中的一个。
我们或许应该“感激”仝卓,他的愚蠢自曝毁掉了自己,却让许多人正视到大象的存在。
前有“婆婆嘴”教导,后有“刀子心”“施压”,双管齐下,才能有效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留地摊经济,保留的不仅仅是它的经济价值,还有它与之俱来的江湖气息和格外亲切动人的文化属性。
一座城市不会因为有地摊而“影响形象”,相反,只要管理有序,地摊也可以反衬出一座城市的繁荣与兴旺。
满眼春光看世界,世界就不会灰暗与凉薄。漫漫人生路,就是一个不断修炼、边完善自己边温暖他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