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争“诸葛亮故里”是粗鄙的“文化啃老”-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文体

强争“诸葛亮故里”是粗鄙的“文化啃老”

李思辉
2019-11-15 08:11:01  来源: 光明日报

  近日,一则“诸葛亮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天兴村”的消息经由当地媒体报道,引发舆论关注。运城学院某教授称:“诸葛亮出生的窑洞现在还存在。”运城市作协副主席王振川随后撰文直言:“诸葛亮是历史名人,史书记载很详细。勉强争夺,占不住理。”

  诸葛亮故里早有定论,既无考古发现佐证,亦无其他权威典籍确认,非要颠覆历史、另立新说,本就缺乏严谨性。仅凭主观臆想,就言之凿凿地把诸葛亮的出生地具体到本地的某口窑洞里,更是让人觉得可笑。如此胡诌,连本地专家都看不下去,“勉强争夺,占不住理”说了句大实话。历史名人及其子孙到过的地方往往很多,但故里认定必须严肃审慎,不能瞎说。否则,就可能背离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敬畏历史、坚守记忆”的科学历史观相左。

  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它与现实及未来相通。历史绝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绝不是可以随意拿捏的橡皮泥。相反,历史必须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理性客观。近年来,一些地方频繁上演争夺名人故里的闹剧,就是历史观扭曲的恶果。从早前的四地争抢曹雪芹,五省七地争二乔,两国四地抢李白,到一些地方争抢西门庆、潘金莲等虚构角色,争夺孙悟空及其哥哥等虚幻之物,再到新近发生的一些名人故里之争,几乎都拿不出什么有力证据,比的无非是哪个嗓门大、脸皮厚而已。

  把历史名人当成“摇钱树”,打着传承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实则是要借助历史名人的响亮名头来振自个儿的声威,达到开发利用之目的,说到底是一种粗鄙的“文化啃老”。一些地方官员为了闹出动静、炮制政绩,兴冲冲地搞“故里经济”,社会上早有诟病,有关部门也已出台文件加以禁止。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受过专门的历史学、训诂学、考据学训练,更应具备正确的唯物史观,不能捕风捉影、曲意迎合,乃至哗众取宠、标新立异。

  没有充分的证据,“谁都不能对抗历史,因为历史是绝对权力”。为了自身或当地利益而随意解释历史、歪曲史实的做法,不仅暴露了自身的肤浅,而且扰乱了视听,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在所谓的“专家学者”撺掇下,建造一些莫名其妙的名人雕像、仿古建筑、文化园区,举行一些莫名其妙的祭祀活动,除了吹吹打打的热闹、劳民伤财的埋怨,还能留下些什么?历史名人具有一定的感召力,但一个地方的知名度最终要靠创新创造去取得,一个地方的美誉度必须靠好的政风民风去塑成,而不是一味地寄希望于“抱古人的大腿”。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一封《诫子书》,告诫子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倘若诸葛亮果真出生在某地、某村、某口窑洞里,其出生地、出生城市的人,更当铭记其千古遗训,淡泊宁静、修齐治平,踏踏实实过日子,而不是咋咋呼呼、和别人争得脸红脖子粗。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网红梦”别做成白日梦

    继不粘锅直播“翻车”后,以“带货网红”为人所熟知的李佳琦又一带货直播被曝存在虚假宣传问题。据悉,李佳琦曾直播一款名为“阳澄状元蟹”的商品,但店内的多条差评显示出虚假宣传、螃蟹难吃等问题。

  • 伞开云端,强军有我

    李振波1978年入伍,是一名从事空降空投事业达40余年的“老伞兵”。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为侦察灾区情况,提供救援信息,李振波带着一支小分队跳翼伞先下去,成为“伞降第一人”。

  • 致敬最美逆行者

    脱下了“橄榄绿”他们是人们眼中的逆行者也是人们心中的“蓝朋友”他们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也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一周年的日子一起致敬最美逆行者!

  • 榜样是“看得见的精神风貌”

    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来推动。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