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查“冒名顶替上大学”利益链-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科教

彻查“冒名顶替上大学”利益链

熊丙奇
2020-06-15 10:15:21  来源: 光明日报

  据报道,近日,山东冠县的陈女士在报考成人高考时查证发现,自己16年前被冒名顶替入读山东理工大学,该事件随即引发社会热议。6月10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通报称,已责成冠县有关方面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全面调查,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冠县相关部门也发布通报称,县委、县政府已在第一时间责成县纪委监委、县公安局、县教育和体育局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此事开展调查,并与举报人见面。经查,顶替者陈某某,系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目前已被停职,详细信息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县委、县政府将依据调查结果依法依纪依规严肃处理,最终结果会及时向社会公布。

  毫无疑问,陈某某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的行为,不但改变了他人的人生,是对被冒用者合法权利的侵犯,更是对高考招生录取秩序的践踏与破坏。但除了谴责冒名顶替者本人,此事还有更多内容需要厘清。

  根据常识可以推断,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需要获得他人的学籍档案信息和被录取信息,并拿着被冒用者的档案去高校报到,而高校也要对学生的身份进行严格审核。因此,要运作成功冒名顶替上大学这件事,绝不可能由冒名者一个人搞定,涉事的应当也包括被冒用者所在高中、当地招生办、户籍管理部门、高校招生与学生管理部门等。眼下,冒名者已被查出并被停职,但更需要查清这起冒名顶替究竟是怎么运作的,都涉及哪些机构、部门、哪些人,更需要严肃查处,追究所有环节有关人员的责任。

  事实上,搜寻媒体信息可以发现,这样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在全国范围内也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类似的事件大多发生在十多年前,当时,学籍信息尚未联网,学生获知自己的录取信息也不是通过网络,而是要在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才知道自己被录取。而当时的录取通知书大多寄到学校,如果录取通知书被学校或老师拦截,不熟悉招生流程或对自己不自信的考生,不去找省招办和自己报考院校查询,就有可能一直不知道自己被录取。这种情况,也就给冒名顶替者提供了空间。

  这也体现出学籍信息联网以及实行网上录取的重要性。在学籍信息全面联网、考生可从网上查询到录取结果的情况下,类似的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已经几乎不可能再发生。彻查已经发生过的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既是对当事人负责,给被冒名顶替者一个交代,也是维护公平规范的高考秩序、维护社会公平的具体表现。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