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国际高考移民”关键要提高留学生招生标准-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科教

遏制“国际高考移民”关键要提高留学生招生标准

熊丙奇
2020-06-11 09:41:41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对国际学生进入中国高等院校本专科阶段学习的申请资格做出调整。通知要求,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国国籍的学生,以国际学生身份申请进入高等学校本专科阶段学习的,除符合学校的其他报名资格外,还须满足最近4年之内有在外国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但留学生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其中“本土留学”“国际高考移民”等是舆论关注较多的话题。教育部对国际生申请我国高校政策做出调整,强化国际生的身份审核,目的之一是为了遏制“国际高考移民”,促进教育公平,并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

  根据教育部通知的规定,那些在国外出生、有外国护照但不在国外学习、生活的学生,要以国际生身份申请国内高校,就此路不通了。如果再出现这类问题,相关高校未对申请者进行严格的身份审核,属于违规招生。然而,一个中国学生如果找到中介机构,运作移民并在国外就读,再以国际生身份来申请国内高校,按照现有规定是行得通的。也就是说,此次教育部通知针对的学生群体,也只需到国外求学(实际居住)两年,就可满足身份要求。如何治理这类合法合规的“国际高考移民”,乃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申请学生一看就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但持有外国护照,本人在国外学校(有的是中国人举办的专门招中国人的学校)就读,完全符合国际生招生条件。如果参加中国高考,可能连上普通的一本院校也有困难,但以国际生身份,却可能考上北大、清华那样的名校……“国际高考移民”向我们呈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尴尬的场景,而究其原因,主要与国内高校的国际生招生标准有关。

  一方面,国际生招生虽然不能和国内高考招生完全并轨,但应该执行大体相同或至少差不多的招生标准。现实中,正因为两者标准存在较大差距,有人就利用招生标准差距运作“国际高考移民”。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包括知名高校在招收国际生时,无法执行和招收国内学生一样的高标准,主要原因之一是对优秀国际生的吸引力不够,同时存在重视留学生数量从而降低招生标准的情况。这一局面如果不改变,将进一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形象。

  针对教育部通知的要求,有网友提出,应该延长在国外学习、生活的年限要求,比如延长到6年,甚至要求申请者整个基础教育都在国外学习。笔者认为,这种单纯延长年限的要求并不合理,与开放高等教育资源的趋势不符,况且一个中国学生移民到国外后,申请就读中国高校也是其权利,不应一概否定。

  如果我国高校招收国际生的标准和招收国内学生一样,培养标准也一样,还会有这么多“国际高考移民”吗?要遏制“国际高考移民”,既要严格申请者的身份审核,更重要的是必须提高留学生招生标准,从重视留学生招生数量转为重视留学生教育质量,并以此提高对优秀国际生的吸引力。

  留学生教育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内容,发展留学生教育,不能只追求规模而不重视质量。《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设立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是提高竞争力,去年教育部表示,要对留学生实行趋同化管理,将进一步完善招生、教学和考试考核标准,保障生源和培养质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落实趋同化管理,首先要求留学生和国内学生一视同仁,其次要真正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对所有学生都实行严格的培养管理,达不到培养要求就要退学淘汰。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