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割韭菜”,亟需重拳整治忽悠式荐股-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财经

严防“割韭菜”,亟需重拳整治忽悠式荐股

曹中铭
2020-06-22 15:42:12  来源: 人民网

  日前,针对媒体报道个别股票有“大V”配合“庄家”出货,忽悠式荐股,投资者接盘后股价暴跌损失惨重等现象,证监会发布风险警示,提醒投资者务必提高警惕,保持理性投资心态,以免上当受骗。

  “大V”忽悠投资者配合“庄家”出货的“戏法”,其实并不陌生。早期“庄家”或者大资金、大机构抛售手中的筹码,主要利用某些股市名家在杂志或报纸上进行鼓吹后完成,后来又出现在电视节目上,如今又打起了互联网的主意。2018年5月,中国证监会曾没收廖英强4300余万元违法所得,并处以8600余万元罚款。原因就是其利用知名证券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在其微博、博客上公开评价、推荐股票,并在推荐前使用其控制的账户组买入相关股票,并在荐股后的下午或次日集中卖出。总之,无论是提前建仓,忽悠投资者高位抢筹,完成出货,还是利用资金优势拉升股价,再忽悠投资者高位接盘,操作手法没变,只是载体发生了变化。

  网络时代,“大V”拥有众多的粉丝,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力,由其荐股,粉丝及其他投资者也更容易上当。对于“庄家”而言,利用“大V”来忽悠粉丝或投资者,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效果良好。事实上,无论是“大V”也好,还是网络上其他方面的荐股也好,证监会与沪深交易所曾多次进行风险警示。然而,仍有不少投资者被继续诱骗。因此,对于“大V”“庄家”等联合诱骗投资者的违规违法行为,亟需对其严厉惩治。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惩治诱骗投资者高位接盘的违规违法行为,仅仅只有监管部门风险警示的单打独斗方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要对网络违规荐股、忽悠式荐股行为产生震慑。一定要采用组合拳多方发力,才能达到目的。

  首先,证监会应与网络监管机构、相关部门或单位、相关互联网平台建立合作机制,为从严监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大V”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忽悠投资者的行为,本身涉嫌违规或违法,基于此,在查清事实后,监管机构或相关平台理应永久关闭“大V”的帐号,这亦是其应该付出的基本代价。

  其次,对于利用QQ群、直播间、微信群、论坛等荐股的“老师”,可通过网络实名制进行应对。网络上的某些人打着老师、专家、高手等的旗号,以传授炒股经验、培训炒股技巧为名,非法荐股并收取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等。实行网络实名制,要求相关“名师”露出真容,既可产生威慑效果,也有利于追究违规人员的责任。

  最后,要倡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理性投资。A股市场的投资者要摒弃浮躁的心态,不能期望股票天天涨停板、赚快钱。更有部分投资者热衷于内幕消息,热衷于跟庄操作。这种心理最容易为别有用心者所利用,从而付出惨重代价。投资者只有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理性投资,才会在面对“大V”忽悠时能做出正确判断。

  不得不说的是,对显露出“庄家”操纵市场等迹象的情况,务必要迅速介入,及时核查清楚,才能帮助投资者止损。比如:近期,济民制药的个股走势颇受市场关注,甚至被媒体形容为“庄股”。济民制药是否存在实际上的涉嫌操纵市场?资金在其中运作的迹象是否已非常明显?这都需要监管部门迅速介入进行判断,或利用大数据系统,或对相关帐户进行严密监控。一旦确认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务必严惩,并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启动司法程序,让违法者承担法律责任。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