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新而论·大国经彩】以更大力度抓改革 以宽广胸怀促开放-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财经

【评新而论·大国经彩】以更大力度抓改革 以宽广胸怀促开放

武晓娟
2020-06-11 15:20:21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许多富有针对性的改革开放举措。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唯有以更大力度抓改革、以宽广胸怀促开放,方能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奋力开创发展新境界。

  4月25日,求职者在苏州市人才市场线下招聘会上寻找岗位。(图片来源:东方IC)

 激活潜能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要素活力竞相迸发,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为此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关键是要改革相关体制机制。

  当前,我国不同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推进市场化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各有不同。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但尚未实现市场化机制全覆盖,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双轨制”,深化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由于产权制度不完善,特别是体制内职务科技成果的产权界定不清晰,以及数据的产权界定规则尚未建立,我国技术和数据的要素市场发育迟缓。

  这种情况下,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需要从要素确权、交易单位、定价机制、交易方式以及市场监管等基本问题入手。一要推动土地要素城乡间流动,促进土地要素区域间合理配置。二要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形成高端人力资源市场,统筹各方力量加大在职培训。三要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发挥资本要素在整个要素市场化改革中的领头作用。四要推动分散的国内技术市场加速整合、相对集中,优化技术市场服务体系。五要构建相对集中的数据交易市场,统一数据标准和交易规则,促进数据要素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发展。

  我国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尤其是制度性和体制性层面的约束较大,要实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美好蓝图,需各方有更大决心、更大魄力,切实提高执行力。

  6月7日,沈阳夜市人气满满。(图片来源:东方IC)

释放活力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民营企业经营灵活,拥有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对提升市场活力的作用不容小觑。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有利于激活民营企业在“六稳”“六保”中的重要作用,减少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为稳步实现年度经济目标保驾护航。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一贯的方针政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召开会议,出台了涉及财税、金融、社保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为企业减负,营造良好经营环境。这对于广大民营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有助于企业渡过难关。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平竞争。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环境,核心是确保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然而,全国工商联的调研表明,一些惠企政策在落实上还存在痛点、难点、堵点,“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因此,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首先要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完善降成本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为民营企业减负;其次,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创新扶持,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逐步形成成熟的创新生态圈,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专精特新发展水平;最后,要创新监管方式,避免“一刀切”现象,更多运用市场化手段开展监管,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保驾护航。

  当然,民营企业也不能“等、靠、要”,而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抢抓政策机遇,用好政策工具,持续推动创新发展,以真正实现化为危机,有所作为。

  广东深圳盐田港(中国经济网 魏敏/摄)

 扩大开放 让世界共享中国机遇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一个重要章节。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这传递出中国坚定扩大开放、以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

  对中国人来说,开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40多年来,中国打开国门搞建设,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已是全社会的共识。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3月1日至5月31日,中国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其中口罩706亿只、防护服3.4亿套、护目镜1.15亿个、呼吸机9.67万台、检测试剂盒2.25亿人份、红外线测温仪4029万台。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没有只求自保,而是积极为国际社会共同抗击疫情提供坚强物资保障,这正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重要作用的体现。

  疫情压力之下,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部署接连不断:在上海、海南等自贸区实行更大力度的开放;将出台2020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继续增加鼓励类条目,使更多外商投资能够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等政策;制定2020年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过去三年全国负面清单已经从93条减到40条的基础上,继续大幅压缩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制造业、农业领域的开放水平……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是中国一以贯之的态度,这也是外商看好中国的理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调查显示,大约有40%的外资企业表示近期还要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疫情改变了经济全球化形态,但没有改变全球化发展大势。人类命运与共,人为切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既不可取,也不现实。此次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中国基于对世界潮流的理解和对自身发展实践的总结,扩大开放而不固步自封,积极合作而非独善其身,显示出开放合作的信心和定力。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