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破产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热情-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财经

个人破产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热情

靳昊
2020-06-11 09:21:34  来源: 光明日报

  作为经济生活中的一项基本规则,欠债还钱可谓天经地义。但是,规则之外也有例外。在一些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为了防止过度负债的个人债务人陷入绝境,让诚实的债务人获得经济再生,个人破产制度应运而生,为化解个人债务问题提供了一种制度化途径。

  近日,《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根据该意见稿,在深圳居住且参加社保连续满3年的个人,因生产经营、生活消费导致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可以进行破产清算或者和解,债务人未来有可预期收入的,可以进行破产重整。在我国尚不存在个人破产制度相关法律的当下,深圳个人破产立法可谓走在了全国前列。

  破产法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在我国,企业破产法自2007年实施以来,为推动“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促进“困境企业”再生、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个人破产立法一直付之阙如,导致破产法只能“一条腿走路”。个人破产制度的缺失,导致市场经济中大量“单干”的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商事主体一旦遭遇市场风险,需要以个人名义负担无限债务责任,不能获得与企业同等的破产保护,无法实现从市场的退出和再生。一些创业、经营失败的个人背上巨额债务,间接催生了地下钱庄、高利贷、暴力催收等灰色行业。山穷水尽的债务人可能会选择当“老赖”或“跑路”,更有甚者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因此,建立完善个人破产制度,为诚实而不幸的市场主体提供遭遇债务危机的后续保障,有助于为个人创业者解除后顾之忧,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为社会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也能够防止过度负债的个人陷入绝境,降低因疾病、犯罪和失业产生的社会成本。同时,个人破产制度通过对个人债务进行集中清理,让债权人按比例分配债务人的剩余财产,能够最大限度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也有利于促使金融机构完善信贷评估和风险防控制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当诚实的债务人通过个人奋斗获得经济再生时,受益的将是整个社会。

  我国个人破产制度建设已经驶入快车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破产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破产制度,改革完善企业破产法律制度,推动个人破产立法。当前,有关部门正在推动个人破产立法工作,浙江温州等地也已经开始了个人破产方面的司法实践。

  不过,人们难免会担忧,个人破产制度会不会让“老赖”逍遥法外,通过假破产来真逃债?我们看到,深圳在征求意见稿中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来压缩“老赖”钻空子的空间,如严格限制免除债务的条件,设置较长的免责考察期,追究破产欺诈行为债务人的法律责任,对破产债务人实行限制消费、职业资格、收入分配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可以说,破产免责的债务人并不会“无债一身轻”。

  让诚信的债务人实现经济再生,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是个人破产制度的根本宗旨。而这,又需要不断完善诚信社会的体制架构,并通过个人破产制度来倒逼信用机制建设。同时,立法也要更加注重倾听民意,让个人破产制度与本土经验和民众的社会心理相符合。比如,生活消费欠债适不适用于个人破产就值得仔细研判。防止好经被念歪,这考验着立法者的智慧。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