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之光谱写新时代自主创新华章-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热点聚焦

“北斗”之光谱写新时代自主创新华章

周军
2020-06-24 13:30:24  来源: 金羊网

  “……3,2,1,点火!”6月23日9时4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升空。随着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也正式宣告发射成功。至此,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55颗卫星全部发射入网。

  星辰大海,北斗圆梦。天上的七星北斗,自古就为人们指引方向。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里,智慧的中国人就善于用北斗七星辨认方向。如今,我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在以独特的方式,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以硬核的科技实力耀照中华、服务全球。中国北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凝结着一代代航天人的梦想,汇聚着14亿中华儿女对梦想的孜孜追求。仰望星空,由55颗卫星构成的北斗导航系统,已成为全球卫星数量最多、定位精度最高、定位速度最快的导航系统。这是站在全球导航科技的“金字塔”尖,我们为国之重器自豪,为自主创新点赞。

  北斗科技点亮美好生活。北斗,早已深刻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随着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升空,不仅圆了航天人的北斗梦,更圆了中国人的导航梦。今天的出行方便,北斗卫星发挥了重要价值作用——导航定位、共享单车定位、动态共享位置,导航力量无处不在;今日的城市生活便捷,北斗成为了重要帮手——城市综合管理、居家养老应用、智能泊车管理等等,北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而更为重要的,北斗系统在地震救灾决策、搜救、医疗等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因为北斗,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放心。

  北斗科技擦亮中国名片。北斗卫星从立项到首颗卫星发射,再到第55颗卫星发射完成组网,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路走来,几代航天人历经千辛万苦,把青春和汗水浇灌在我国的航天科技事业当中,最终实现了我国航天科技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的伟大跨越。原子钟作为导航卫星的“心脏”,决定了导航系统的导航定位、测速及授时的精度,是一个国家能否具备独立发展导航系统能力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北斗二号研制初期,我国本打算从国外引进核心器部件原子钟,但由于外方原因,最终没能实现合作。没有核心技术怎么办?唯有自主研发,走自力更生的道路,才不会被人“卡脖子”,才不会看人脸色。经过艰苦攻关和努力,我国科研人员不仅攻下了原子钟这一难攻的“山头”,还研发出导航卫星“发短信”的短报文服务,闯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无人区”,为世界卫星导航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北斗科技造福全人类。北斗卫星,中国制造,服务人类、造福世界。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服务中华大地,发展到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再到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服务全人类,每一次服务范围的扩大,服务能力的升级,都是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进步,都是中国与世界共享科技发展成果、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半数以上国家用上了北斗系统。正如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所言:“中国北斗,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这是我们的一个期望。”可以想象到,随着中国卫星导航系统更加健全和完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牵手北斗,为本国人民谋福祉,为本国经济发展添动力。届时,中国科技将更广泛地为世界人民提供服务和方便,与全人类共享科技发展“盛宴”。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一代代航天人把梦想化为拼搏奋斗的力量,甘坐“冷板凳”,专心搞科研,为中国科技进步、世界科研发展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样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北斗精神”,同样激励着我们追求更加美好生活。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