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目前此番疫情还有不少不确定的因素,但我们期待也相信,相关部门会持续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用信息公开的阳光照亮前方的疾控之路,用及时权威的信息消除恐慌和焦虑,用科学高效的举措赢得防控工作的胜利。
据媒体报道,1月20日,武汉市卫健委通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最新情况:2020年1月18日0—24时,治愈出院5例,新增病例59例,死亡1例;1月19日0—22时,治愈出院1例,新增病例77例。同一天,北京市大兴区卫健委和广东省卫健委也分别通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情况,其中,北京大兴区确诊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广东深圳确诊1例。据武汉市疾控中心负责人介绍,对本次的疫情初步印象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力不强,不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但持续人传人的风险较低——“随着各项防控措施的实施与落实,疫情是可防可控的。”
自2019年12月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备受全国人民的关注。尤其是面临春节这样一个诸多人都在出行的节点,人们不免担心,我们还能愉快地回家过年、聚会或者旅游吗?
相关部门及时给出了答案。自2019年12月31日以来,武汉市卫健委已发布了十几份关于该市肺炎疫情的情况通报,包括病例报告、病原鉴定和病因溯源工作、对病患的诊疗、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从2020年1月11日起,对感染病例、重症病例、累计出院、累计死亡的情况通报改为每日通报。
“消毒药物的品种较多,如来苏水、过氧乙酸、巴氏消毒液、醛类等。此外,请别忘了阳光,它是最好的消毒剂。”这是2003年一份抗非典常识资料中的一句话。“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对某些病毒如此,对因疾病流言造成的恐慌同样如此。
如果以2003年那场非典疫情作为参照的话,不难发现,今天我们对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对已经完全不同。
首先是信息公开层面的。比如通报及时,内容具体全面;通报疫情的同时,及时解答公众关切和疑问,实现对相关病毒和防治的科普;不仅向国内通报相关情况,而且将信息分享给世界(国际组织)。提质提速的信息公开,体现了我们在这一制度和工作上取得的进步,也为有关方面应对疫情提供了相对理性、从容的舆情空间和社会氛围。
其次是应急响应层面的。2016年7月,国家卫计委《关于印发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明确,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的基本原则是政府负责、联防联控。从武汉市通报的相关情况来看,该市针对春节将至,构建了多层次的联动机制,细化职责分工,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对发热病人及时开展检测、排查和对症治疗,实施出境离汉人员管控,强化市场监管,加强人群集中活动管理,加大爱国卫生运动力度……不是“闷声”做事,而是在做事的同时“高调”地告诉人们“做了哪些”“做到何种程度”“还将做什么”。正如有专家所说,面对这样一场很突如其来的“战斗”,我们没有退路,只有迎头而上,让所有部门都立刻高效运转起来。
面对疫情,百姓心态的平静程度与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成正比。今天,尽管此番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来源尚未找到,疫情传播途径也尚未完全掌握,病毒变异仍需严密监控,但公众的反应和社会舆情总体上是平静和理性的,这与信息公开的效率密不可分。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修订后,扩大、强化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范围和深度,明确了“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取消了依申请公开的“三需要”(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门槛,同时要求地方政府顺应网络化、信息化,提升信息公开的在线服务水平等——这些都为今天我们再次面对公共卫生事件时,提供了制度、措施、行动上的依据和保障。更重要的是,这传递出自非典以来十几年间国家治理理念的转变、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治理体系的完善。
尽管目前此番疫情还有不少不确定的因素,但我们期待也相信,相关部门会持续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用信息公开的阳光照亮前方的疾控之路,用及时权威的信息消除恐慌和焦虑,用科学高效的举措赢得防控工作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