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战斗精神来自战场
■陈航辉 //m.auribault.com 2014-05-23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更多

  因工作需要,我与许多国家的军官有过近距离接触,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巴基斯坦军官。与巴军官交流过程中,除了感受到兄弟般的友情外,我还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专业、荣誉、责任与担当。

  上百个战术场景全在脑中

  作为社会精英阶层,巴军官的综合素质很高,无论是个人形象还是言谈举止,无不展示出职业军人作风。其中,最令人钦佩的是他们深厚的战术功底。每次与巴军官讨论战术问题,他们总能熟练地画出相应的战术场景图,并能详细说明面临的威胁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一名巴军中校曾告诉我,每一位巴陆军校级军官脑中都至少装着上百个战术场景!

  巴军实行换防制,从守备区到高海拔地区再到反恐任务区,每两年换防一次。因此,每一名巴军官都有在不同地形、多种任务区的部署与作战经历,很多场景都在实战中遇到过。例如,巴军少校军官任期8年,任少校期间,至少要执行2到3次作战部署任务,其中担负作战任务时间占比高达30%左右。

  此外,无论是常规作战训练还是反恐作战演练,巴军都倾向于采用场景式训练方式组训。演练“剧本”由刚从战场回来的军官编写,模拟的战术情况往往比实战情况更为复杂。实践证明,这种训练方式能使受训人员在实战中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快速提升。

  永远不能丢下自己的部下

  巴军等级制度严格,士兵不能与军官同餐,曾有人对此表示不解。事实上,这种情况仅限于守备部队,目的是维护军官的权威。在野战部队,尤其是在艰苦地区或作战区的部队,巴军军官都是和士兵同吃同住、同甘共苦。

  一位巴军少校曾给我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当他还是中尉时,被派往锡亚琴冰川地区驻守一个哨所。有一天,敌人一枚炮弹落到了哨所顶部,虽然炮弹没有对哨所造成实质性破坏,但却在士兵心中留下了阴影。到了晚上,士兵们都不愿回到哨所睡觉。为了恢复士兵信心,他带头搬到哨所办公和休息。连续两天,只有他和他的军士助手睡在哨所。第三天晚上,开始有士兵回到哨所。一周后,所有士兵都回到了哨所,一切恢复正常。故事结尾,他特别指出:在锡亚琴这样条件极端恶劣地区,光靠命令是行不通的,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发挥领导作用。

  永远不能丢下自己的部下,是巴军军官中的一条铁律。作战中,军官为营救士兵而牺牲、上级军官为营救下级军官而阵亡的事例屡见不鲜。正因为如此,巴军军官和士兵的伤亡比率之高令人震惊。

  军官是激发战斗精神的关键

  巴军武器装备相对落后,但士气却非常高昂。一位巴陆军少将曾形象地把战斗精神比作击败对手的“秘密武器”。不久前,我有幸和巴军一位战斗英雄进行交流。他在一次作战中胸部中弹,但却主动提出先救治自己的部下,他也因此被授予“勇气勋章”。

  当被问及巴军培养官兵战斗精神的秘诀时,他的回答令我吃惊:战斗精神是打仗打出来的,而不是坐在教室里培育出来的,当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朝夕相处的战友一个个倒下时,战斗精神将油然而生。他专门给我举了个例子。有一次,巴军一个小型哨所遭到200多名塔利班武装分子袭击。面对塔利班的猛攻,驻守哨所的18名官兵一面顽强坚守,一面请求上级炮火支援,因为他们清楚一旦被擒将必死无疑。该部队所属营营长收到支援请求后,亲自协调炮火支援,极大地鼓舞了驻守官兵士气。最后,他们不仅守住了哨所,而且以阵亡7人的代价毙敌70余人。他还说,军官的表现是激发部队战斗精神的关键,而“视荣誉重于生命”的强烈荣誉感是军官保持斗志的动力。

  下图:巴基斯坦军人与中国士兵在联合训练中试用武器。

  本报资料图片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