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服务于税收治理的深圳实践-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财经

区块链技术服务于税收治理的深圳实践

李伟 谢波峰
2020-08-26 15:20:45  来源: 学习时报
  区块链技术作为近年的新兴技术之一,其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区块链技术与税收治理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将区块链技术集成应用到税收治理,对税务局内部可以达到助力提升管理效能,优化信息管税的效果;对税务局外部,可以助力数据生产要素在税务局内外间的双向流动,包括税务局对外部经济数据生产要素的捕捉、对税收数据生产要素关系链的补充和融合,助力税收信息化从系统内集成向社会集成升级。从数据生产要素的角度,区块链实现的编码化诚信可在促进数据流通共享更高效可信的同时,提升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社会效益。数据生产要素社会效益的提升,有助于改善税收治理的环境:一方面税务局有了将社会公众纳入到税收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信任基础,可以推进税收管理向网络化和精准化的模式转变;另一方面,社会公众有了积极参与税收管理和服务的工具,不再仅仅是被服务、等服务,也成为税收管理和服务的参与者和提供者。税务局和社会公众的高效互动可充分发挥社会综合治理的效能,形成以社会化协同为基础的现代化税收共治新格局。
区块链技术服务于税收治理的实践
  2018年5月深圳市税务局联合腾讯公司合作成立“智税”创新实验室,并积极向国家税务总局争取获得区块链电子发票的批复试点,于2018年8月正式开始区块链电子发票试点工作。以区块链电子发票为基础,深圳市税务局积极拓展区块链技术在税收信息化领域的应用,逐步拓展出四部门信息情报交换平台、自然人信息共享智慧平台、区块链破产事务办理联动云平台等区块链应用,并整合升级成了深圳市税务局税务链。
  税务链基本情况。深圳市税务局的税务链创新地采用双层链的架构,分为核心链和业务节点。核心链为区块链的共识节点,以税务局为核心建设承载着业务节点提交上来的所有数据,由税务机关管控,在国家税务总局统一规划建设的专用网络中部署和工作。业务节点支持税收业务中的多业务主体参与,与核心链之间通过路由网关保持连接。业务节点只保存与其业务主体相关的涉税数据,无权并且无法持有税务链全部的数据。业务节点可以向核心链申请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涉税数据,并且可以将上链请求提交到核心链,并承担数据验证服务。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税务链细分出数字资产子链和信息交换子链。数字资产子链注重数字资产权属关系、约定执行、工作流协同等方面能力的构建,包括区块链电子发票、税收票证等。信息交换子链注重数据清分、约定执行、工作流协同等方面能力的构建,包括四部门信息情报交换平台、自然人信息共享智慧平台、区块链破产事务办理联动云平台等。
  区块链电子发票(数字资产子链)。深圳市税务局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动解决发票管理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于2018年8月正式开始区块链电子发票试点工作,目前已经服务18000家企业,开具2500多万张发票。与发票逻辑吻合,区块链电子发票系统通过将发票相关信息上链,对发票从开具到报销的过程实现全流程管理。企业在区块链上实现发票开具和收取,消费者在区块链上开票和报销,税务机关在区块链上开展风险管控,实现每一张发票都可查、可验、可信、可追溯。区块链电子发票的功能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放”为基础,回归发票本源。区块链电子发票坚持“交易即开票”原则,使发票回归到作为商事活动交易凭证的本源,实现发票开具与实际经营相吻合,放开对发票用量、面额的限制,实现纳税人自主按需开票,大幅提高用票效率。二是以“管”为保障,启动全面监管。事前监管,区块链电子发票系统设置了准入门槛。事中监管,通过区块链管理平台,可实时监控发票开具、流转、报销全流程的状态。事后监管,将区块链电子发票纳入现有风险管理体系,统一防控。三是以“服”为根本,提升数据服务。服务企业全流程管理。区块链电子发票通过发票线上全流程管理,解决了企业最担心的“一票多报”和“假发票”等问题。服务税务机关数据获取。区块链电子发票系统,提供给税务机关的不仅仅是全方位的发票数据,还包括交易数据、支付数据和报销入账数据等。
  信息交换子链。深圳市税务局借助区块链技术的特点,为人社局、住建局、教育局、公安、人民银行、海关等多部门提供安全、高效、可靠的信息交换管理平台,并实现任务流的追溯,提高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效率。目前,信息交换子链已衍生出四个平台。一是自然人信息共享智慧平台。2020年1月8日正式上线,该平台统筹各方,支持11个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实现了多部门间的个税专项扣除数据核验。二是深圳四部门信息情报交换平台。2019年11月,深圳市税务局联合深圳市公安局、深圳海关、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运用区块链技术联合推出该平台,助力提升部门联合办案的打击能力和效率。三是破产事务办理联动平台。平台于2020年7月上线,成为全国首个运用区块链技术优化破产事务办理的平台。破产管理人可在线完成发出债权申报通知、债权人会议文件、接收债权申报结果等一系列工作,健全完善了市场主体的救治和退出渠道,打造了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信息交换子链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一是多部门便捷入链,实现协同治理。基于区块链的地址和密钥管理,共同参与的部门可以便捷入链,可在链上进行信息共享,进一步深化部门间合作,多方协同治理。二是数据请求可定义,降低协同成本。基于业务需求构建智能合约形成数据上链的标准,各部门依据标准完成信息共享,省去了对信息共享需求的反复沟通和频繁修改。三是数据清分自动化且可实时更新,创新协同方式。各部门可基于标准完成信息共享,并可实时更新数据,实现全线上信息共享。四是构建防篡改日志,保障协同安全性。信息共享的过程在链上留痕,不可篡改,信息共享的请求、信息交换内容等无法被任何第三方篡改,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共享的安全性。
区块链提升税收治理能力的思考
  区块链技术作为提升税收治理能力的新型技术工具,其价值已逐步显现。如何进一步构建区块链税收治理体系,使得区块链技术更有效地服务于税收治理现代化值得深入探索。
  进一步拓展区块链的税务应用。在认清区块链的技术特征基础之上,依托税务治理现代化的系统规划和设计,总结区块链发票和跨部门应用的经验,将视野放宽到包括更多涉税主体的“大税务管理”,挖掘潜在的税务管理应用,例如企业财税数据、纳税信用等数据上链,日常税务管理的智能合约化运行等,加速形成区块链税务治理的网络效应。
  完善与区块链匹配的税收政策。技术和政策是税收治理现代化的两翼,区块链技术需要与之匹配的税收政策。目前区块链电子发票的推广中就存在着现有增值税进项抵扣政策需要更新的问题,随着区块链税务应用的不断深入,需要对现有的税收政策进行完善,甚至进行较大程度的变革。
  通过税收治理推动税收制度的改革。区块链技术服务于税收治理,不仅是要提高管理和服务,还要推动税收制度的改革,在更优化的税收制度中获得制度红利。可以尝试基于区块链实施消费税改革,甚至于探索零售税。
  (作者李伟系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谢波峰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财税电子化研究所执行所长、副教授)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