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财经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

李 辉
2020-07-21 10:27:52  来源: 安徽日报

  当前,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同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多措并举来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从而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加快企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对人才格局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上,企业要培养掌握如何构建数字化生产关系、制定数字化产业政策、思考产业生态重构模式的人才;在中观层面,企业要培养熟悉数字化企业经营模式、能够构建数字商业模式的人才;在微观层面,企业要培养一批能够进行产品数字化创新和服务的人才。目前,企业中熟悉数字经济的人才少,能够承担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人才更少,且来源渠道不足。要在数字人才培养、使用、引进、配置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目前数字化转型人才支持不足的问题。一是设立激励机制引进人、留住人、用好人;二是扩大数字化转型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培养更多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三是采取校企联合办班的方式,加强企业现有人员的再培训;四是利用人才项目组成数字化转型专家服务团;五是发挥国家和地方数字经济研究院等智库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联合攻关、开展前瞻性研究方面的作用。

  强化企业数字化平台构建。工业互联网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数字化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需求,使原材料、产品、设备、信息以及人实现互联互通,利用对工业数据的快速计算处理与高效建模分析,支持企业资源泛在连接、高效配置,从而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并推动定制经济、分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在生产领域的落地,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大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圈,需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快实施企业“上云”战略。企业通过核心业务系统上云,可以打通信息孤岛,促进资源、数据的集成共享,大幅提升企业综合效益。为此,企业要积极建设云服务产业体系和云服务技术中心;二是加强数据互通和共享。加快发展跨领域的数据互通、资源协同、平台互联及业务互认,增强企业自身的数据收集、分析及安防能力;三是构建互联网良性生态。加快研究制定企业互联战略与规划,积极引导企业与设备和原材料供应商、平台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协同合作,构建支持工业互联网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

  保障企业核心数据的产权。数据是“未来社会的石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数据资源有别于资本、劳动和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虽不能直接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原料,但其依托信息技术挖掘出数据背后的信息大大提升了传统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应不断提高数据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数据的创新驱动潜能,将数据作为战略性核心资产进行管理,强化数据与生产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一是进一步理解数据背后的逻辑,将连接企业与用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接触点”转变为“信任点”。真正成功的企业善于将用户数据访问和使用的过程,公平善意地转化为向用户提供个性化便利的过程。二是要从过去被动使用数据转变为主动治理数据。如何从庞杂的数据中清洗筛选出准确有效的信息,是数据治理的重点,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三是打通企业各个环节的留存数据,促进业务数据在企业各个环节的快速流动。以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和物资流,更好地促进企业业务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通过改变企业价值创造的模式以提升顾客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活动。数字化的核心是要解决用户效率和经营效率。因此,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推动以消费者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创新。在工业化体系中,长期以来都强调消费者参与企业创新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消费者参与的难度大,成本高,因而一直以来消费者的参与没有真正实现。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系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建立联接,特别是没有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联接。互联网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的提升唤醒了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天性,驱动企业不断生产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新产品,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多样性,产品理念由同质化向个性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掌握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能力在大幅提升。消费者不仅关注功能性诉求,而且关注内容、服务、参与度、社交体验、分享与交流等体验性诉求。同时企业拥有更好的智能化工具去挖掘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在搜索引擎、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偏好,在各个平台中留下了大量数据,企业可以获取并利用这些零散的数据,预知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特别是隐性需求。企业应以消费者价值创造为核心推进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应用大数据、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等新资源和新手段,不断拓展形成网络精准营销、个性化定制等多种服务模式,主动发现并精准对接消费者需求,使消费者深度参与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中来。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双循环新格局

    要从过去强调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以对外开放倒逼对内开放,更要以对内开放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 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要解决疫情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长远看,仍需完善劳动立法,尤其是将阶段性对策转化为立法和长效机制。

  • 以法律与制度供给保障新业态从业者劳动权益

    就新业态从业者的权益保障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法学院教授林嘉。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