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经营出现积极变化-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财经

中小企业经营出现积极变化

孙文凯
2020-07-08 08:39:50  来源: 经济日报

  2020年6月份,“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较上月上升0.1个点。六大区域指数呈现“三升三降”态势,华北、东北和中南地区有所提高。七大行业小微指数呈现“四升一平二降”态势,除建筑业和住宿餐饮业有所下降,批发零售业持平外,其他行业小微指数均有所上升。各分项指标指数呈现“五升三降”,除采购、扩张和风险指数有所下降外,其他分项指数均有所上升。

  除了疫情小范围反弹,其他影响小微企业运行的因素大都在好转。一方面,宏观经济持续复苏。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都在景气区间且有所上升,采购、生产、需求、库存和价格指标都显示经济继续稳步复苏。另一方面,我国对小微经济的支持政策仍在加强。中央政府已经连续出台多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以上因素驱动下,中小企业经营情况出现了积极变化。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中小企业5月份复工率超过90%,并且持续提高。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增速转正,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增加,企业亏损面和从业人员降幅收窄。一些新模式新业态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疫情发生以来,在线医疗、网络教育、远程办公等新型信息消费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各类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快速发展。

  虽然指数整体呈现小幅上升,但疫情小范围反弹、自然灾害以及需求相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6月份北京市出现的散发疫情,再次对小微经济造成一定影响。餐饮业直接受到此次疫情小范围反弹的冲击,批发零售业采购、扩张、风险、融资等分项指标都有所下降。同时,自然灾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小微经济。当前季节性暴雨使得长江以南部分省份受到影响,从地区分项指数看,部分南方地区指数有所下降。此外,还存在消费需求恢复速度不及供给能力恢复速度的问题。虽然企业复工率整体已经超过90%,但消费需求扩张相对不足,对企业经营造成压力。部分行业仍然受惯性和疫情影响处于不景气区间。受疫情防控和居民谨慎情绪影响,接触型聚集型消费复苏较慢,相关行业复产水平仍然偏低。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对下一步促进小微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当务之急仍然是克服疫情负面影响。这既包括因疫情而导致的直接影响,还有对信心、预期等影响下一步发展的间接影响。解决直接影响需要依靠更科学的防疫办法,尽可能减少防疫过程对企业经营和居民消费的干预。解决间接影响需要进一步强化预期管理,弱化媒体对疫情的过度渲染,加强乐观预期,解决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过度保守化倾向。

  第二,继续发力解决需求相对不足问题。当前需要打通生产消费的各个环节,释放各行业的生产力和居民消费力,充分激活消费动力。可以考虑减少当前对部分行业的管控措施,并实行促进就业等政策稳定居民收入。解决小微企业订单不足的问题,不应只关注小微企业本身,整个市场活跃度提高是小微企业整体订单提高的关键。

  第三,对前期政策进行优化,以维持支持政策的持续性。比如合理推动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利率下行,并进一步解决金融风险分担机制问题。减税降费的同时,适当提高直接补贴和直接采购额度。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