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乡贤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财经

凝聚乡贤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王 益
2020-07-07 11:00:46  来源: 新华日报

  当代乡贤是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嘉德懿行为特质、以奉献乡里为追求的贤人志士,是新时代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近几年来,宿迁市政协在中共宿迁市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牢牢把握协商民主主题,与时俱进延伸履职触角,通过举荐乡贤人物、建立乡贤组织、开展乡贤活动、发挥乡贤作用、传承乡贤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施展创业本领,致力经济发展。乡贤是社会各界的先进分子,其中一大部分是具有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的商界精英,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既是繁荣地方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政协发挥团结联谊功能、服务中心工作的有效抓手。我们充分调动乡贤情牵故土、反哺桑梓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创新创业,争当家乡建设发展的“领头雁”。经济领域当标兵。立足乡村产业兴旺,鼓励支持乡贤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各行各业做好表率,全市乡贤领办创办的2000多个产业项目不断壮大,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返乡创业带民富。开展“乡贤回归”行动,通过搭建联络平台、组织宣传引导,促进在外乡贤返乡创业,形成“引回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磁场效应。宿城区每年举办“乡贤聚力促发展大会”,已实施返乡创业项目138个、带动就业2.5万人;乡贤李华平从北京返回家乡沭阳创办“上海青”蔬菜种植基地,使50余名低收入农户每年收入达3万元左右。科创助乡补短板。宿迁现有6000多名乡贤,其中有1000多名长期生活在市外,这当中不少是科技型人才,而科技创新恰是宿迁的最大短板。为此,我们以“市外乡贤科创助家乡”活动为抓手,建立市外科技型乡贤人才库,搭建科创咨询会和信息直通车平台,构建了扬市外乡贤之长、补宿迁科创之短的长效机制。市外乡贤通过技术合作、成果转化和科创投资等方式,兴办了科创助乡项目60余个;住苏州乡贤建设返乡科创基地、招引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在沪乡贤中的医疗专家开展助乡行动,以优质医疗资源惠及家乡百姓。此外,还定期举办乡村振兴论坛,提出各类建议400多条;开展工匠乡贤带徒传艺活动,以乡贤中的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向青年劳动者传授职业技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发挥道德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乡贤是公知公认的民意领袖,特别是那些成长于斯、工作于斯的基层乡贤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更具人熟地熟事熟等先天优势,推动乡贤辅治,既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协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有效途径。我们利用乡贤身上蕴含的强大正能量影响群众、教化乡民,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的工作,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乡贤议事促和谐。在全市128个乡镇、1516个村(居)组建乡贤参事会,建立民主议事、联系群众、开展公益等制度,参与决策咨询、矛盾化解、民情联络等工作,探索“村两委+乡贤参事会”的乡村治理新途径。泗阳县选拔乡贤到经济薄弱村担任乡贤书记,泗洪县设立乡贤调解室,沭阳县建立“乡贤评议会”,乡贤成为了乡村稳定的骨干力量。崇德向善作表率。以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设立“乡贤道德讲堂”,围绕“感受榜样的力量”“弘扬践行孝文化”等主题举办道德讲堂170余场次、受众达30余万人,一批批乡贤中的道德楷模和行业标兵走进学校、企业、乡村和社区言传身教,释放了人们见贤思齐的道德因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乡贤踊跃参与疫情处置、物资筹集、联防联控等,成为了全市抗疫的英雄群体。移风易俗育新风。着眼倡导社会文明风尚,组织全市乡贤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带头践行“宿迁文明20条”;组织农村乡贤开展“人情要减负、乡贤来劝导”活动,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消费名目多、礼金大、负担重等问题,通过自身带头、广泛宣传和登门劝导等,有效地促进了全市人情减负工作,成为了文明新风的传播使者。

  呵护美丽乡愁,促进生态建设。乡贤是可观可感的身边榜样,广大农村乡贤生活在乡村故土,不仅可以身体力行地守护绿水青山,更能影响带动周边群众的生态意识和行为,发挥他们的作用,既是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政协紧贴三大攻坚战、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我们通过开展“农村乡贤义务护碧水”活动,积极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共建“江苏生态大公园”。针对“河长制”之外还有众多小微水体缺少管护主体的实际,本着“自觉自愿、就近就便、尽心尽责”的原则,挑选了5130名乡贤担任义务护水员,对全市6491面小湖、小河、小塘、小渠、小沟“五小水体”进行义务管护,通过动腿搞巡查、动手搞管护、动嘴搞宣传,用心呵护“水清、岸绿、坡净”的生态环境。乡贤“五小水体”管护工作被纳入了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项目,走进宿迁城乡,乡贤争当“护水卫士”蔚然成风,水体旁竖立的乡贤义务护水公示牌彰显责任,成为了美丽乡村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激发仁爱情怀,服务民生改善。乡贤中有众多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他们具有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优秀品质,造福百姓的愿望十分强烈,乡贤泽被乡里,既是回报家乡的仁爱之举,也是政协落实人民政协为人民宗旨、促进民生改善的有效举措。我们充分激发乡贤爱乡助乡情怀,鼓励他们为民生事业多做贡献,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反映社情民意。发挥乡贤联系面广的优势,当好社情民意“信息员”,各级乡贤组织都建立民生诉求信息常态化收集、报送和反馈制度,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及时梳理汇总并报告同级党政组织,为科学决策提供民意参考。广大乡贤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5万条,内容涵盖群众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架起了联系党和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参与为民协商。开展“基层乡贤为民搞协商”活动,在镇村两级建立为民协商议事室和联系点,重点围绕各级为民办实事项目的确定、实施以及完成情况开展协商,以“政协委员+乡贤”切实补充基层协商力量不足问题,打通了为民协商的“最后一公里”。全市乡贤组织开展各类基层协商活动8400多次,帮助解决基层“急难愁盼”问题2.1万个,有效促进了民生事项落实。沭阳县沭城街道29个社区开展的为民协商见面会活动,由乡贤组织群众代表与社区党委书记、小区物管负责人等当面沟通、现场答疑,并开展满意度测评,排查问题解决率达85%以上,得到了社区群众的广泛赞誉。

  (作者为江苏省宿迁市政协主席)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