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教育 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访谈

振兴乡村教育 打赢脱贫攻坚战

杨桂青 王若熙
2020-05-21 10:00:53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大力发展乡村教师队伍

  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记者: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乡村学校招聘教师难、留住教师难,师资缺乏影响了乡村教育质量。怎样解决乡村师资问题?

  刘利民: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把更多教育投入用到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上。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计划实施四年多来,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显著加强,乡村学校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得到了显著缓解。

  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收官阶段,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踏上新征程,需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记者:在教育脱贫攻坚行动中,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应该在哪些方面着力?

  刘利民:要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继续加大国培计划、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一是增强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注重与乡村教育教学相结合,强化社会实践参与,引导乡村教师立足乡村大地,践行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深入当地百姓生活,通晓乡情民意,充分融合当地风土文化,跨学科开发乡本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做乡村教育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推动者与实践者。培育爱生优秀品质,实施乡村孩子关爱行动,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特殊困难学生。引导乡村教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主动通过家访、谈心谈话、上门送温暖等方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注重加强与家长交流沟通,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二是落实乡村学校教师编制。

  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课程改革、教育扶贫等情况,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乡村教师编制。探索建立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用于满足教师产假、培训进修等原因带来的临时性和阶段性需求。挖潜调剂出来的各类事业编制资源优先用于补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市县调整力度,鼓励地方通过跨校兼课、教师走教等方式实现区域内教师资源共享。逐步消化现有编外聘用教师和劳务派遣教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压缩使用编制的非教学人员比例。

  三是引导优秀人才向乡村学校流动。

  健全县域交流机制,深入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落实县级编制部门核定编制总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定岗位总量,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岗位总量内统筹调配教师的管理体制机制。引导城镇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统筹安排乡镇中心学校和所辖村小、教学点教师交流任教。城镇学校专设岗位,接受乡村教师入校交流锻炼。创新教师招聘办法,鼓励人才到乡村任教。

  四是创新教师教育模式。

  加强定向公费培养,精准培养本土化乡村教师。坚持以乡村教育需求为导向,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强化教育实践和乡土文化熏陶,促进师范生职业素养提升和乡村教育情怀养成。鼓励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多种方式,长期跟踪、终身支持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引导师范院校教师与乡村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送教下乡力度,引导名师名校长走进乡村学校讲学交流。注重开展“走出去”培训,让更多乡村教师获得前往教育发达地区参加研修、跟岗学习的机会。

  五是拓展乡村教师职业成长通道。

  职称评聘向乡村倾斜,对长期在乡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从教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放宽学历等要求,坚决破除“唯论文、唯帽子”问题,提高实际教育教学业绩的评价权重。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设置比例不低于城镇。在乡村中小学遴选优秀教师、校(园)长,支持他们立足乡村、大胆探索,努力成为教育家型乡村教师、校(园)长。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乡村校(园)长后备人才制度,加快乡村校(园)长职业成长。通过在省域内跨区域协商对调等交流方式,解决乡村教师两地分居问题。

  六是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

  继续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结合实际给予奖励。注重培育尊师重教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乡村教师服务慰问活动,在县、乡人大代表选举和县政协委员推荐中,向乡村优秀教师倾斜。完善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绩效工资政策,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民族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学校给予适当倾斜,完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对乡村教师在城镇购买住房时给予一定优惠,建设好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立健全乡村特困教师生活资助制度和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制度,提供定期体检。

1 2 共2页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以历史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

    要深入认识五卅运动的现实意义,以历史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

  • 发扬红色传统 汲取前进力量

    根据党史部门的普查结果,上海市革命遗址共657处,其中就包括相当数量的红色工运遗址。这些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土地,是共产党人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 传承红色基因 唱响奋进之歌

    今年是五卅运动95周年、上海总工会成立95周年。五卅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对历史的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 建立连民心平台 凝聚促发展动能

    自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用“八个坚持”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基本内涵进行了概括,其一是坚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工会改革方向。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