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的味道是在生活里“泡”出来的-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专家学者

作品的味道是在生活里“泡”出来的

王钊
2020-05-06 07:59:31  来源: 光明日报

  赵振川 受访者供图

  他的父亲是长安画派的奠基人,他是长安画派的“扛旗人”,父子俩演绎了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他说,到生活中去犹如泡酸菜,三番五次地体验,才能谈得上对一个地方的了解,才有可能画出这个地方的味道。

  “到生活中去犹如泡酸菜,菜需要浸泡在菜坛中一段时间方可变为酸菜。如果只是在酸汤中沾一下就拿出来,菜是不会酸的。深入生活也是这个道理,到一个地方去写生,也需要待一段时间并尽可能再次下去,三番五次地体验,才能谈得上对一个地方的了解,才有可能画出这个地方的味道。”满头银发的赵振川,在艺海中摸爬滚打了半个多世纪,写下了上述艺术箴言。

  赵振川生长在一个艺术之家,其父赵望云是长安画派的奠基人,其弟赵季平是著名作曲家。孩提时代,赵振川曾一度住在西安碑林的院子里,石刻、碑文、造像,秦汉唐宋的古老遗存在一群孩子的嬉戏与吵闹声中显得格外宁静。1962年,中专毕业后的赵振川决定学画,师从著名画家石鲁。

  赵氏父子对“长安画派”相继作出突出贡献,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贾平凹曾经这样评价赵望云、赵振川父子对中国画艺术和长安画派的贡献:“仰着望云,一喊震川。”

  一幅泛黄的画作已摆放在赵振川画案上多年,这是父亲赵望云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农村写生集》系列作品中的一幅。在这幅题为《为衣食之奔忙者》的作品中,手推独轮车、肩扛重物的一路行人佝偻着脊背,蹒跚向前,加上寥寥几笔枯树矮屋,勾画出那个年代的劳苦大众为了生计而奔波操劳的场景。赵望云长期致力于“农村写生”,一直实践中国画革新,关注民间疾苦,“从不画不劳动者”。

  父亲的经历和教诲深深影响了赵振川。不到20岁,赵振川就跟随父亲到甘肃等地写生。1964年,赵振川在父亲的支持下,到陕甘交界的陇县下乡。八年间,赵振川把乡间的农活都干遍了,而且都干得还不错。不变的是,担水拉煤、种菜养鸡之余仍坚持写生。

  经过八年的“生活浸泡”,赵振川磨炼了意志,提纯了灵魂,也真正理解了“生活”二字对于一个艺术家的重要性。此后的岁月中,他始终秉承父亲“面向大西北”的创作理念,并用画笔追逐着父亲的脚步。从陕北的安塞、延川到陕南的西乡、紫阳;从兰州、敦煌到乌鲁木齐、伊犁,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赵振川在大西北的山川中留下了艺术的足迹,先后创作出《戈壁春居》《天山牧歌》《黄河之滨多枣林》《祁连山放牧》等一大批饱含着充沛的生活气韵和活力的中国画精品。

  赵振川曾送给作家陈忠实一幅国画,也取名《白鹿原》。“从他的画里似可嗅出民间生活烟火气味,感知世道与人心。这一点不仅超凡脱俗,而且注定了画作的生命活力,也呈现出独禀的个性气质。”陈忠实这样评价赵振川的作品。前者写出了小说《白鹿原》,用文字记录下了关中生活的烟火气,而后者用绘画的方式实现了同样的目的。殊途同归,画家与作家在心灵层面上完成了一次激情的碰撞。

  赵振川常跟学生讲,作为画家,读书少不行,对中国哲学思想的了解少不行,但最要紧的还是生活的积淀,对山川不了解,对黄土高坡不了解,没有在生活里“泡”,再有思想也不行,即所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张萍跟随赵振川学画多年,她介绍说,跟赵振川去写生,他不仅要求学生去看去画,还要跟他一起到农民家里去,跟农民交谈、了解他们的收成和生活状态,甚至到马厩、牛栏里去看看。

  王归光也是赵振川的弟子。赵振川曾跟他说,绘画是艰苦的职业,既要勤奋,还要能耐得住寂寞,是谓“寂寞之道”。有一次,他去看望赵振川,一进门就进入了一个“画”的世界。床底下压着厚厚的一层作品,足有一二百幅,画案上还有百余幅,另外还有一大摞未完成的墨稿在画案的另一端。“赵先生出身名门却从不懈怠,他现在的艺术造诣之深绝非偶然,实为勤奋的结果。”王归光感慨地说。

  作为当代长安画派的“扛旗人”和灵魂人物,赵振川重担在肩思己任,经年累月笔耕勤,不仅潜心塑造了西北山水新容,更致力于带领众多弟子不断发扬长安画派精神。为了发展壮大这一事业,赵振川积极培养长安画派接班人,就连从事设计工作的儿子赵森都被他拉来“入伙”,一起“泡”在艺海中。“最难忘的是他没有周六周日,平时都在画画,甚至大年初一也在画画。并且要求我也如此,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只给自己留了个周日。”赵森无奈地笑着说。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多处讲到,作家、诗人要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赵振川认为,中国的艺术家要“守住笔墨的底线”,创新不能远离民族传统艺术的本体,试验更不能离开生活的土壤,这也是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方法论。

  由于成就斐然,赵振川被评为陕西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如今76岁高龄的他,担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及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虽然职务很多,工作繁重,但赵振川仍不忘父亲“到民间去”的嘱托,一有空闲,他就会到秦岭、渭北和陇山一带去转一转,去“泡一泡”,寻找新的创作灵感。

  (作者:王钊,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双循环新格局

    要从过去强调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以对外开放倒逼对内开放,更要以对内开放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 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要解决疫情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长远看,仍需完善劳动立法,尤其是将阶段性对策转化为立法和长效机制。

  • 以协同和韧性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将会是什么样子?事实上,我们正在目睹一场针对不确定性所作的反应。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