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凤:人民的喜爱是最好的回报-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专家学者

?恩凤:人民的喜爱是最好的回报

刘平安
2020-02-26 09:42:37  来源: 光明日报

  ?恩凤 受访者提供

   80岁的她始终牢记周恩来、习仲勋的嘱托,把群众喜欢的民歌唱遍三秦大地,直到今天仍坚持义务为基层群众演出。她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早点到群众中为他们歌唱。她想一直唱下去,唱到不能唱为止。

  鼠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一时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成了特殊时期的一种美德。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恩凤与老伴孙韶也积极响应号召,与他们热爱的人民群众“小别离”,暂时“宅”在了家中。

  非常时期,记者电话采访了?恩凤。从铿锵有力的吐字发声中,听得出80岁的老艺术家风采与气力均不减当年,岁月带给她的阅历与感动早已深植于内心。

  电话拨通后,?恩凤首先聊到了光明日报之前的几篇报道,表达感谢的同时,看着报纸上的文字,很多记忆和画面涌上心头:台下长时间站立敬礼的80岁老兵、心疼她连唱18首歌没喝一口水的90后小伙儿、握着她的手嘘寒问暖的农村老人、监狱中听完歌痛哭流涕下跪的女犯人……想到这些,80岁的?恩凤已经泣不成声,泪水里满是感恩和激动。“我从11岁开始歌唱祖国、歌唱党、歌唱人民,为人民歌唱,几十年从未离开过人民,人民教育我、感动我、成就我,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她说,“每当想到这些,我就控制不住。”

  聊起往事,?恩凤在普通话与陕西话间来回自由切换着。说到某些歌,她张口就能哼唱,听着她的讲述,记者仿佛看到了过往的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画面。

  1939年12月14日,?恩凤出生在古都西安,她从小就在唱歌方面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声音清脆得像银铃声。读小学时,学校里大大小小的活动都会让?恩凤登台唱歌。她喜欢唱,也不怯场,对她来说,唱歌就像玩儿一样,但玩着玩着,就把唱歌“玩”成了一生的职业。

  1951年“六一”儿童节,还是小学生的?恩凤参加了一场演出,她的演唱引起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一位记者的注意。那位记者将这个天赋异禀的女娃推荐给了台里的文工团团长余景儒。不久后,?恩凤参加了西安市举办的中小学歌咏比赛。她的演唱赢得了现场观众的肯定,也让评委席上的余景儒“坐不住了”。演唱刚结束,他就跑到后台找到?恩凤的老师说:“这个女娃俺们收了。”

  11岁的?恩凤不懂什么叫“把她收了”,回到家告诉母亲后,母亲直感叹:“俺们娃好福气。”不久后,余景儒代表文工团来接?恩凤,而她正像往常一样坐在家门口的大树上唱歌。来到大树下,余景儒抬头问:“?恩凤家在哪?”“在这呢。”?恩凤说着从树上跳下来就往家跑,大老远就冲母亲喊:“妈,人家来了,人家来了……”

  刚被接到团里的?恩凤初生牛犊不怕虎,人家让她唱,她就一首接着一首地唱。?恩凤以为是来玩,一连唱了五六首歌之后说:“我回了。”人家说:“娃,你不能回了,你参加革命了。”她问:“啥叫参加革命?”人家说:“参加革命就是为人民服务。”她又问:“啥叫为人民服务?”人家说:“你声音好,咱们单位就挑了你一个,这就是参加革命了。以后大哥哥大姐姐和团长教你,到各地为人民群众演出,这就是为人民服务。记下了吗?”她点点头说:“记下了。”从那时起,“为人民服务”成了?恩凤一辈子的坚守。

  ?恩凤先后师从郭兰英和王昆两位著名歌唱家,她们的悉心指导成就了今天的?恩凤,尤其是郭兰英,对这个学生有着特殊的感情。1958年,18岁的?恩凤在一场音乐会上演唱《翻身道情》,当时已经凭借《我的祖国》红遍大江南北的郭兰英被深深打动,直接冲上舞台一把抱住她,赞不绝口,由此成就了“山陕组合”的佳话,成就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信天游唱给毛主席听》等经典作品,也成就了“黄土高原上的银铃”。

  除了两位恩师在艺术上的帮助,另外两位“老师”的话也深刻影响了?恩凤的一生。周恩来总理曾鼓励她:“以后要多唱民歌,人民是喜欢民歌的。”习仲勋同志则希望她坚持“唱群众喜爱的歌曲,做群众喜爱的歌手”。

  ?恩凤牢记周恩来和习仲勋的嘱托。几十年来,她不畏艰险辛劳,走进社区、田间、矿山、监狱,把群众喜爱的民歌唱遍三秦大地。她不要钱,也不收礼品,人民需要她,她就毫无保留地唱,人民喜欢对她来说就是最好的回报。她不摆架子,也不挑地方,即便在火车上被人认出来,大家想听她唱歌,她也能给大家唱一路。

  ?恩凤曾无数次地义演和捐款,但她过得却比普通百姓还要节俭。她以前经常穿一件80块钱的风衣和一双25块钱的鞋,别人问她多少钱,她都照实回答。有人劝她穿贵点的衣服或者把价格说高一些,她说:“我觉得这样挺好,衣服穿得再好,没有观众的喜爱和支持也没啥用。”

  像?恩凤一样精神追求远高于物质追求的还有她的老伴孙韶,他们是别人羡慕的神仙眷侣,是年轻人神往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模范。他们在团里相识相知相爱。直到现在,说起老伴,?恩凤仍然赞不绝口:“孙老师谱曲好,演奏好,画画好,写字好,几乎没有他不擅长的。”声音中满是自豪、爱慕与幸福。他们一起排练,一起演出,一个伴奏,一个唱,有时唱男女对唱的歌,孙韶也会搭几句,每当这个时候,台下都会欢呼不断。

  两年前,?恩凤经历了一场车祸,她被铲飞到空中然后重重摔下,过了一趟鬼门关,又回来了。老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恩凤希望把福带给她热爱的人民,她想一直为人民歌唱,唱到不能唱为止。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双循环新格局

    要从过去强调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以对外开放倒逼对内开放,更要以对内开放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 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要解决疫情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长远看,仍需完善劳动立法,尤其是将阶段性对策转化为立法和长效机制。

  • 以协同和韧性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将会是什么样子?事实上,我们正在目睹一场针对不确定性所作的反应。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