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君:尘土中开出金蔷薇-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学者

韩志君:尘土中开出金蔷薇

赵?
2019-06-05 08:21:15  来源: 光明日报

  他创作的《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被称为“农村三部曲”。他说,人性是影视剧走进观众心灵的桥梁,文艺创作不能囿于应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在他看来,优秀的电影分为三种类型——像子弹一样击中观众,像杂耍一样逗笑观众,像醇酒一样熏醉观众。他追求的是最后一种。

  结束了对国家一级电影导演、编剧韩志君的采访,那朵绽放于尘土之上的金蔷薇令人一再回味。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中有个叫约翰·沙梅的首饰作坊清扫工,他每天都把地上的尘土集中起来,细心地筛出金粉的微粒,日积月累,制作出一朵美丽的金蔷薇,献给挚爱的苏珊娜。生活的尘土中同样有太多闪亮的金粉,只待文艺创作者睁大眼睛去寻找、搜集,制作出一朵朵“金蔷薇”,献给我们心中的苏珊娜——人民。

  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是韩志君艺术生涯中锻造出的第一朵“金蔷薇”。

  20世纪80年代末,还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编辑的韩志君,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命运四重奏》。小说以一个农村家庭中四个妯娌的情感和命运,揭示出新时期文明和愚昧的碰撞。北京电影制片厂看中了这部小说,想请韩志君将其改编成电影剧本。大连电视台也有兴趣,台领导带着责任编辑、制片主任登门拜访,力劝韩志君将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尽管当时有点看不上电视剧,可对方的真诚与热忱,最终让不善于说“不”的韩志君应承了下来,他和胞弟韩志晨共同创作出电视剧剧本《篱笆、女人和狗》。《篱笆、女人和狗》播出后轰动全国,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韩志君兄弟俩一鼓作气,接连写出《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这三部作品被称为“农村三部曲”,先后斩获“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大奖,成为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经典之作。

  在吉林松原查干湖畔的一个小镇上,韩志君度过了童年。他曾跟随父亲下乡,与村里的孩子纵情山野,骑马、野浴、奔跑。中学尚未毕业,他来到科尔沁草原西部的一个小山村插队,和广大农民朝夕相处。他被农民的善良与质朴打动,也看到了农民狭隘、狡黠的一面。“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十几年后,在创作“农村三部曲”时,那些粗犷而又细腻的乡野风情立即氤氲于脑海,枣花、茂源老汉、铜锁仿佛已熟稔许久,提起笔,呼之欲出。

  在韩志君看来,人性是影视剧走进观众心灵的桥梁,文艺创作不能囿于应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若不是韩志君的执拗,剧中的枣花原本有着全然不同的命运走向。在《篱笆、女人和狗》获得巨大成功后,许多评论家,包括央视的领导提议在第二部里把枣花写成农村改革进程中的女强人,他们甚至还安排韩志君到大连的一个服装厂去体验生活。不过,他拒绝了。“写作者不应成为人物的纤夫,而应遵循合理的性格逻辑,跟着剧中人走。”韩志君说,枣花如一条蚯蚓,向往风雨和阳光,却只能在泥土中艰难地移动;她渴望拥抱崭新的生活,又难以潇洒地和过去告别。这样的人物性格决定了她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悲剧:从与铜锁之间“无爱的痛苦”,到小庚对她“爱的折磨”,再到自我的精神束缚。“农村三部曲”不仅写出了枣花心中的网,也写出了中国农村向现代化转变过程中农民精神世界里掀起的波澜。作品折射出的现实意义跨越了时间,至今仍引人深思,这也是《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

  “农村三部曲”让韩志君转向了编剧、导演的艺术创作,也直接影响了他日后作品的主要风格——质朴的农村生活画,优美的田园叙事诗,坚持呈现生活中常有而艺术中不常有的东西,触及观众心灵深处最柔软也最丰盈的地方。在韩志君看来,优秀的电影分为三种类型——像子弹一样击中观众,像杂耍一样逗笑观众,像醇酒一样熏醉观众。他追求的显然是最后一种。《美丽的白银那》《浪漫女孩》《两个裹红头巾的女人》《大东巴的女儿》……这些作品不追求明星的光环,也摒弃了斧凿的痕迹,但无不散发着艺术和美学的光芒。

  多年来,韩志君始终关注中国农民的精神巨变,塑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枣花”。“即使生活在城市,我们也无法完全割断自己和农村、农民之间的精神脐带。所以,写好农村和农民,就是写好中国人。”5月24日,韩志君执导的扶贫主题喜剧电影《耿二驴那些事儿》上映。“我更在意散布于广袤农村不计入票房的那50万块银幕。”韩志君的目光温厚而恬淡,“当年,我们拍摄的豫剧电影《大脚皇后》仅在河南,就放映了12万场。”他相信,《耿二驴那些事儿》极具艺术张力的人物形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文化特质,一定能够让农民朋友喜欢。

  从事影视创作30载,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的韩志君依然如孩童一般好奇地打量着生活的美好:喜欢穿红色的衣服,微信里存着各种可爱的表情包,常得意地和朋友分享自制的“美篇”;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是在枕边写下140字的微博,谈文论艺,含英咀华,谓之“脑保健操”……也许正如《金蔷薇》中所说的,“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或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不易觉察的跳动,以及杨树的一片飞絮或者夜间倒映在水洼中的一点星光——其实全都是金子的碎屑。”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着眼劳动关系特点 构建和谐员工关系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不断深化,企业逐步走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转轨道,因而劳动关系出现了契约化、多元化的变化特点。当企业内部利益格局调整,尤其会使企业劳动关系呈现不稳定状态,如何着眼劳动关系特点,构建和谐员工关系,是企业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切实履行工会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应该成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工会组织扎根于职工群众,企业工会干部离职工最近,理所当然应该做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践行者。

  • 基于权利的劳动伦理重塑

    当今天的劳动已经远远超出体力与脑力、简单与复杂的二元形态而呈现多样性,劳动教育又重新出现在我们教育视野的时候,重拾劳动伦理有着特别的意义,这不但有益于解决劳动本身的伦理问题,更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勤劳奋斗”的良好社会风气。

  • 深化非公企业工会改革须增强“四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颁布近4年来,非公企业工会改革正逐步深化。深化非公企业工会改革须坚定政治引领站位,增强领导力;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增强服务力;健全职工参与机制,增强凝聚力;运用网上传播宣传,增强影响力。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